天净沙?春分(词林正韵第七部)
.3.20
莺飞草长青山,
燕回蜂舞蓝天,
灼灼桃开笑颜。
煦阳正暖,
趁东风放风鸢。
春分的分是指九十天之春分为两半,自此进入春和日丽、万红千翠争媚时节。此时,阳在正东,阴在正西,由此昼夜平分,冷热均衡,为一年中最好气候。
“二月者,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
春分,
春色正中分,
昼夜也均分了这一天,
春分之前,夜长梦多,
总怕梦醒时分便错过了花开的瞬间;
春分之后,梦短情长,
清晨的庭院里已是“花落知多少”,
今天以后,春天将铺开最美的下一半:
春光明媚,风和日丽,
鸟语花香,阳气上升,昼夜均衡,
大自然一片勃勃生机。
对于人的生活起居来讲,
春分应该是一年中最为适宜的时节了。
在这个舒适的季节里,
褪去了棉衣的人们,
喜气洋洋地换上了春装,
走出家门,郊游、踏青、赏花,
在春天的空气里高呼呐喊,
在春天的舞台上腾跃滚翻。
春分是一阙风光旖旎的婉约词。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薛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这首描写“春分”的小词出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踏莎行》,春分时节的新燕、百花跃然纸上,哪知青楼的歌声引得诗人愁,可惜了这美好的“春分天气”,词人由景到情,由情到景,借节气道尽了难言的心境。
春分是一个植树造林的好时机。
农谚云:“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说明春分个植树造林的好时候。清初大诗人宋琬《春日田家》诗云:“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夜半三更就起来喂牛,准备翌日春分种树。
春分是一首缠绵悱恻的思乡诗。
崔融诗《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云:“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明主阍难叫,孤臣逐未堪。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道出了一个游子的思乡情怀,春分时节,诗人遥思的仍然是故园田间小路两旁的芬芳桃李。
春分是一场出人意料的三月雪。
苏轼《癸丑春分后雪》中写道:“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春分后的雪让刚刚绽蕊的桃杏和刚刚脱下寒衣的人们都禁受不起,从而启迪人们,造物主操纵的阴晴冷暖,变幻莫测,不可预料。即便在已经很暖和了的时候,大家也必须准备着御寒的衣物。
春分是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画。
同样是写“春分”,但在《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中:“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欧阳修却只用寥寥二十余字,将仲春景色勾勒得生动有趣,美不胜收。豆梅丝柳,日长蝶飞,清婉灵秀,含蓄质朴,仿佛淡淡的意境悠远的水墨国画,是古代“春分”诗词中少见佳篇。
春分词
人行花坞(wù)。衣沾香雾。有新词、逢春分付。屡欲传情,奈燕子、不曾飞去。倚珠帘、咏郎秀句。相思一度。浓愁一度。最难忘、遮灯私语。澹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wǔ)。指春衫、泪曾溅处。
——史达祖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欧阳修
对于我们来说,
春分意味着真正春天的到来。
已经远去了初春的寒冷,
还未到春末的炎热。
就好像人生中的最好年纪,
纵情享受,莫负春光。
春分三候
玄鸟至:春分之日,“玄鸟至”,“玄鸟”即“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燕子,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燕来还识旧巢泥”。
雷乃发生:春分后五日,“雷乃发生”,阴阳相薄为雷,雷为振,为阳气之声,也是春分后出地发声,秋分后入地无声。
始电:再五日,“始电”,电闪雷鸣,春雨不再潇潇,已是落花知多少了。
春分民俗
春祭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
竖蛋
专家介绍,春分这一天是时间的平衡,是白天和夜晚的平衡,蛋站立的稳定性最好。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一天最好玩的莫过于“竖鸡蛋”:选一个光滑匀称、没有冷藏或煮熟过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在桌上把大头朝下地竖起来。“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年前的中国,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的来临,如今这一中国习俗已成为“世界游戏”。
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强。
送春牛“送春牛”的习俗,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粘雀子嘴粘雀子嘴。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放风筝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
节气养生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春分时节,冰雪消融,草木复苏,无论南方北方,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时节,我国平均气温稳定在10℃。
由于春分这天正好昼夜平分,阴阳各半,此时的节气特点是阴阳平衡,故养生也要顺应此时的节气特点,要讲求“平和”,以和为贵,以平为期。
春季气温回升,血液循环加快,大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相对减少,人们时常会感到困倦,哈欠连天、睡意不断,民间称之为“春困”。“春困”不能单纯依靠多睡觉来解决,会“越睡越困”,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多做深呼吸,给大脑提供充足的氧气,多舒展肢体,尽量少熬夜,保持心情愉悦。
“百草回芽,旧病萌发。”春分时节,气候变化剧烈,忽冷忽热,体弱者容易生病,有旧病的人容易复发,诸如高血压、月经失调、失眠、痔疮等。因此,在注意保暖的同时,还要多喝水勤锻炼,定时睡眠。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说的就是“春捂”了。
春捂主要是对首、足两头保暖,这样可以免受感冒、呼吸道炎症、关节炎等疾病的侵害;春捂还讲究“上薄下厚”,因为心脏在上身,所以下肢的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分差,裤子要穿厚一点。那么,什么时候特别需要“春捂”呢?气温在摄氏15度以下的时候,还有日夜温差在8度以上的时候。
春分也是各种植物萌生嫩芽的大好时节,食用豆芽、蒜苗、豆苗、莴苣都正当季。此外,民间还有“春则食香,夏则食臭”的讲究,多吃些香椿、香葱、香菜也是不错的选择。
春色正中分,
我们相约洗却凡尘,
共沐杨柳春风,
醉看桃花春雨,
倾诉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里,
让世界知道,
你是我最美的春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