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鸭霉菌毒素中毒病的诊治

近些年,每逢潮湿多雨的季节,很多鸭就会出现了以产蛋率下降、肝脏受损、腹水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诊断鉴别确定为霉菌毒素中毒,还往往并发或继发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传染性浆膜炎等,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损失难以避免。现将鸭霉菌毒素中毒病的诊断过程与防治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鸭霉菌毒素中毒病的诊断

1、临床症状与病变

一旦鸭发生霉菌毒素中毒病中毒后往往多呈慢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产蛋率下降,精神沉郁,羽毛凌乱,呼吸障碍,食欲减少,口渴、腹泻并逐渐消瘦,排白色或绿色稀粪。有的出现脚趾变形、肿胀,胸部皮肤溃疡、出血。鸭有零星死亡,部分鸭死亡前出现共济失调,头颈呈角弓反张等症状。对病死鸭剖检发现,其肝脏肿大,质地变硬,有出血斑点,苍白或呈土黄色,部分呈古铜色;肺脏、气囊上散在分布灰白色或黄白色米粒大小的结节,坚硬易剥离;心脏外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心包腔和腹腔常有积水;脾脏肿大,胆囊扩张充盈;卵巢萎缩甚至坏死,输卵管膨大部出血水肿。另外还常伴有葡萄球菌病症状,表现为脚蹼肿胀、溃烂。

二、鸭霉菌毒素中毒病的防治

1、防治原则

家禽对霉菌毒素非常敏感,而相比较鸡,鸭对霉菌毒素要敏感的多。在养殖管理中,需要高度重视霉菌毒素有可能对种鸭生产造成的严重后果,坚持一贯的防重于治的原则,切勿等鸭群已出现霉菌毒素中毒后再采取措施,而应在饲喂之前就重视饲料品质。霉菌毒素的可行性控制可划分为防霉与脱毒两个阶段,其中防霉就是要阻止霉菌生长和霉菌毒素产生,包括防止农作物在田间生长、收获期间的霉变,避免饲料原料贮存阶段以及饲料加工过程中霉菌的滋生,储藏饲料的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和低温,等等。

2、药物治疗及后续处理

霉菌毒素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对于霉菌毒素中毒的治疗与处理,应首先寻找原因,切断毒素来源,立即更换饲料并加强护理;对早期发现的中毒种鸭可用解毒宝饮水,同时供给充足的青绿饲料和复合多维,以缓解中毒效应;对霉菌感染的重症病例用制霉菌素治疗,每羽口服2万IU/d,连用3d,也可选用解毒宝进行治疗;最后还要对中毒死鸭进行深埋或烧毁,病鸭的粪便也含有毒素,也应彻底清除集中用漂白粉处理,以防止污染水源和饲料。

对并发或继发感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病等病例,还要同时使用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但应尽量不用对种鸭的肝、肾免疫器官和神经由损伤的药物。

三、其他综合防治措施

1、吸附剂的使用:霉菌毒素的可行性控制的第二个阶段为脱毒,即去除饲料中存在的霉菌毒素,当前最经济、最有效地脱毒处理措施是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在饲料或谷物中添加各种吸附剂可以降低霉菌毒素在胃肠道的吸收,比较适合家禽的霉菌毒素吸附剂有经修饰的葡甘露聚糖,也可使用无机水合硅铝酸钠钙、斜发沸石等。

2、营养手段的防治:根据对霉菌毒素中毒与解毒机理的研究,霉菌毒素被动物吸收以后主要在肝脏通过包含胱氨酸(蛋氨酸的衍生物)的谷胱甘肽系统进行解毒,所以,饲料中添加高水平的蛋氨酸、硒(可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可以有效预防霉菌毒素中毒的发生;鸭群霉菌毒素中毒后,适当补加硒、氨基酸(如蛋氨酸、γ-氨基酪酸、琥珀酸),可以增加畜禽肝脏对霉菌毒素的解毒能力,减轻其危害。其外,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烟酸、烟酰胺)、植物与草药提取物(如叶绿素衍生物、阿斯巴甜)等,也是防治霉菌毒素中毒常用的营养手段。用康华公司的专利产品宝三藏,效果也比较显著。

3、加强环境管理:饲养管理不善,比如高密度饲养、热应激等因素均会导致鸭对霉菌毒素的抵抗力降低。因此在种鸭的日常饲养管理中,需注意对温度、湿度、密度等环境条件的控制,做好防暑降温,加强通风并保持垫料干燥,选择适中的饲养密度与养殖规模。

权归归原作本文来源于网络,版者。向原作者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北京中科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voc.com/xdjzdzl/8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