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病毒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这不,让不少粑粑麻麻头痛的手足口病又来了
眼下,手足口病已经进入高发期,
几乎每年都会有小朋友不幸“中招”
最近,在自治区卫生计生委
公布的年4月广西法定传染病疫情中
就有2人因手足口病死亡!
年4月(年4月1日零时至4月30日24时),广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例,死亡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艾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97.38%。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疾控处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多发传染病,主要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亦可通过空气(飞沫)和被病毒污染的水及食物传播。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
另外,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什么时候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10-11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
哪些人群容易得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同一名儿童会多次得手足口病吗?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患者会对感染过的肠道病毒血清型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感染同一肠道病毒血清型而重复发病的几率较低。
但因多种肠道病毒血清型均可引起手足口病,且相互之间无交叉保护,因此同一儿童可能因感染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而多次发生手足口病。
日常如何预防手足口病?1、注意手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2、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3、多喝开水,不要让孩子吃半生不熟或者不干净的食物,要吃熟食。
4、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避免与疑似手足口病、急性胃肠炎的病人亲密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5、经常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剂)常接触的物品,如玩具、家具等,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6、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并及时消毒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环境。
7、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外出尽量戴口罩,少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8、接种疫苗:目前只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单价疫苗,它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二类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减少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率。
推荐的接种年龄为6月龄-5岁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对于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多数已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一般不再推荐接种EV71疫苗。
粑粑麻麻们Get到了吗?
记得让娃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
常通风、晒太阳
带娃出去要多加注意啦
让娃少遭点罪
快点转发让更多家长知道吧~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疾控处、江南都市报、网络)
关于我们
图文整理:宁 夏
责任编辑:蒋西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