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霾之下,我们的家安在哪我们的房子又会

文|小赵

嘉宾:戎武杰

来源:WTO经济导刊

数年前,当我还在北京上大学的时候,食堂门口有一棵海棠,当光秃秃的树长出花苞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班上爱着花花草草的女生们就会挑个日子组团去植物园,芳草纷飞衬着火红的海棠花,阳光灿烂,空气澄明。

秋天时候,我们会专门跑到校外不远的清华校内,那里有着一排排笔直悠长的银杏树,金得刺眼,那种感觉就像我们去看的也不是秋的萧索,而是一年中最后的绚丽。

而冬天大抵是不需提示的。厚积的雪、光秃秃的树干、还有来自西伯利亚凛厉的北风,会壮阔地将整个北京变成北平。

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海棠、银杏依旧如昔,播报着四季。但这两年我们用于提示凛冬将至的,却由冬雪变成了雾霾。精细的人会把PM2.5值同温度一起列入每天要掌握的指标,而生活的粗糙点的,每天早晨望一望窗外,大致也能估计出污染的程度。

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改变。尤其到了冬季,由于大面积的采暖需要,建筑物污染、碳排放带来严重的雾霾天气。根据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建筑能耗是全球最大的能耗来源,占最终能源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也是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

未来我们的家会安在哪里?我们的房子又会变成什么样?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华建集团华东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执行总建筑师戎武杰,听他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谈谈建筑能耗和雾霾形成的关系,谈谈技术创新和用户需求之间的逻辑……

戎武杰,华建集团华东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执行总建筑师

"没有用户需求,思考也就没有用武之地"

1

《WTO经济导刊》:"十三五"开局之年,关于建筑能效的顶层设计和方案频出。尤其是今年,国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城市规划和建筑业发展总方向。您对此作何判断和解读?

戎武杰:毫无疑问,这份文件将成为“十三五”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从作为设计师的角度看,其实这些更多的可以归纳为一个词,就是“绿色建筑”。而绿色建筑并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也是全社会价值观的转型、是全社会的建筑者、消费者和设计方需要共同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治疗方法哪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voc.com/xdjzdzl/4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