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的由来?
雨水都有哪些民俗?
该如何养生?
你都知道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这方面的知识,
一起来看看吧!
何为雨水?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个节气,每年出现在正月十五前后,雨水时节的到来,意味着温暖的春天就要来了,此时,降雨逐渐增多,田野一片生机,大地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换句话说,雨水节气的名称,源于冰雪消融。消融之后,一部分变成了地上流淌的水,一部分变成了由天而降的雨。所以雨水节气是立春“东风解冻”的续集,立春是开始解冻,雨水就是全面消融。
资料图雨水·民俗忙春耕
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雨水至,春耕忙,此时正是准备春耕春播的好时机。农民忙着翻田,将杂草等深埋地下,经雨水一泡,成为农作物最好的有机肥。
回娘屋
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民间相传,到了雨水节气,出嫁的女儿会纷纷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撞拜寄
在一些地方,雨水节气是一个很富有人情味的日子。在川西民间,早晨天刚亮,年轻的妇女便牵着儿女站在大路边,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当有人经过时,无论男女老幼,都会拦住对方,让年幼的儿女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称为“撞拜寄”,希望孩子能够健康长大。
资料图
雨水·养生春捂防春寒
雨水时节虽然阳气渐升,天气回暖,但常伴有“倒春寒”,且随着雨水增多,湿气也会加重,因此,要特别注意“春捂”,不要过早脱下棉衣以免受凉,尤其要注意腿脚的保暖,多食用健脾利湿的食物,保护脾胃阳气。此外,还可以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地方,拉伸筋骨,舒畅心情。
需要注意的是,“春捂”也是有讲究的,很多人习惯减衣服时先减几条裤子,其实人体下半身的血液循环较差,容易遭风寒侵袭,尤其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儿童,受寒后伤肺,易引起感冒、哮喘、老慢支等疾病,因此要特别注意。
补水防春火
雨水后天气转暖,风多物燥,早晚较冷,人体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此时节要多喝水、多吃些新鲜蔬菜和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所需水分,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防止“春火伤身”。
雨水·三宜三忌三宜调脾
脾最怕“湿”,气候环境变化和饮食失节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腹痛、腹胀、腹泻等不适。因此雨水时节要适量饮食,吃七分饱为好。
建议用百合、茯苓、莲子、山药煮粥,以健脾利湿。还要多吃绿叶菜、甘蔗等多汁的蔬果来润养脾胃。
食甘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此时应当多吃些温补的食物,少吃影响肝气疏泄的酸味食物,增加有补脾安胃之效的甘味食物。
食用上推荐甘平补脾的食物,如瘦肉、蛋类、牛奶、豆制品、新鲜豆苗、水果等。
早眠
每逢季节交替,人们都容易昏昏欲睡。尤其长期宅家,作息时间不规律的人群。
因此,为了你的自身健康,春季养生应当克服季节变化对睡眠的影响,注意早睡早起,劳逸结合。
三忌湿冷
雨水多湿冷天气,不要用冷水洗澡,洗头后要及时吹干,以免湿邪内侵,导致关节肿痛和头痛。初春降雨,气温下降,容易引起老年人血压升高,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感冒发烧。因此,雨水节气仍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
油腻
春为万物生发之始,应保持五味不偏,少食油腻,以免助阳外泄。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等,以补充人体水分。韭菜、香椿、百合、春笋、柑橘等都适合此时食用。慎吃辛辣、油腻食品。
心燥
雨水时节,气候变化不稳定,情绪容易波动,变得急躁,易诱发疾病,此时宜保持心情平和,情绪稳定,气血和畅,保证身心健康。
最是一年春好处在这个温润美好的日子里愿你虎年如意喜乐平安!来源:新甘肃·每日甘肃网综合
整理:姜晓会
责任编辑:白佩汶监审:穆好强阿甘哥荐读
速看!14部门联合发布服务业、餐饮业等纾困扶持最新措施
苏翊鸣今天18岁了!他要把“冰墩墩”送给……
傲然“凌”空,完美!第8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