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淄博11月19日讯(记者荆睿盖思羽通讯员巩树林孙德超)在急救车嘶鸣的警笛背后,有一群人。他们是一群普通人,无论风雨、节假日,总是24小时运转;他们是一群特殊的人,救人于危难之中;他们走起路来健步如飞,每一分每一秒在他们心中都弥足珍贵。医院全院最危急忙碌的科室团队——急诊科。
生命所系,守望相助
急诊是一个生与死离得特别近的地方,医生们奋斗在这样一个“与死神赛跑”的战线上,在黄金救援时间里拯救病人,平常人眼中的“惊心动魄”,对他们来说却是每天值班都有可能面临的工作日常。
“医生,护士,快救救我儿子……”19年夏天,一位怀抱孩子的家医院急诊科,这是一位不慎落入水中溺水的3岁孩童。医院时,呼吸、心率都已停止。经医生询问,心跳呼吸停止时间较长,患儿已是生命垂危!全体医护人员迅速展开急救,因患儿情况特殊,无法使用机器复苏,8名医生护士通过双手进行复苏救治。
经过两个小时的抢救,落水幼儿恢复了心跳、自主呼吸,口唇面色转为红润,并没有任何后遗症。成功的抢救,让在场的每一位医务人员无不为之动容。“在抢救到一个小时的时候心跳只有微弱的变动,家长都灰心了,但我们始终不放弃,每一次按压都是一次生的机会,凭借着信念抢救过来,万幸,这个孩子没有留下任何的后遗症。”急诊科主任孙德超说道。
注重团队协作,打“有准备”的仗
今年暑期天气炎热,医院,则是急诊爆棚,中暑病人不断。3天内接诊了72位热射病老人,年龄在75-92岁之间,急诊抢救室再度成为“挤诊”。热射病不是普通的中暑,其死亡率极高,几乎每位老人到院时体温都达到40多度,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抽搐等症状。经过科室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忙而不乱,沉着应对,诊治及时,取得良好的诊疗效果,抢救成功率达到%。
如此高的抢救成功率,得益于急诊科的每周培训学习。为了让急诊科医护人员全面掌握急救应用,在抢救危重患者时更好的顺利完成各项操作,科室每周二、周五会定期对医生护士进行急救培训,每天晨会交接班进行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并定期举行实操演练,医院急诊的服务能力,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利用休息时间进学校、下社区、到工厂进行各种急救知识宣教,科室现有两人拥有省级培训师资证。
“急”中有“稳”,守护生命
“大夫,大夫,快救人!”,今年5月,急诊科午后片刻的宁静被急促的求救声打破,伴随而来的是杂乱的脚步声,急诊科值班医生条件反射般的跳了起来,立刻往前迎接,抬眼间一位老人已被一群人“簇拥而至”。
“老人什么情况?”急诊科医生一边抢救,一边询问老人情况。“喝药了,有机磷”,家属着急而又带些责备的声音让医生脸色一变。“喝了毫升,已经2个小时了。”家属的话让医生的心又揪了起来。这已经是致死量了,立即给予洗胃、导泻、补液、利尿促进药物排泄、脏器保护等对症支持治疗。经过会诊,鉴于患者服毒量大且服毒时间长,决定给予血液净化治疗,经过了血液灌流等抢救措施,患者转危为安,于半个月后治愈出院。
血液灌流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入装有固态吸附剂的灌流器中,通过吸附作用,清除或吸附血液中某些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素、药物或代谢废物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孙德超介绍道,主要用于抢救药物和毒物中毒。血液灌流在急诊科已开展多年,可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还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时间就是生命,这只是急诊科的日常,急诊人的腰都是弯下的,显得匆忙而渺小,但在患者生命面前,他们是昂首向前挺直腰板的,因为他们在为患者和家属树立信心,一直在争分夺秒为生命保驾护航。他们尽可能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多一分生命的可能性,正是医院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的使命与目标。
科室介绍
科室成功创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科室拥有有创及无创血压监测、心电监护、床旁化验仪器、床旁血气分析、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实现对危重患者的严密监护。拥有先进的呼吸机、无创呼吸机、转运呼吸机、高流量氧疗设备、控温毯、输液泵、微量泵等设备,能够实现对急危重症患者合理恰当的生命支持和全方位护理。
科室能收治各种原因所致中毒、昏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各种遗传代谢病及感染性疾病导致的酸碱、水电解质紊乱、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各种中毒、溺水、窒息病人的监护。可给各种急危重病人提供监护、镇痛镇静和生命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