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啤酒,从马尿到快乐水的逆袭之路

阳春三月,初夏未至,气温却不断升高,大有夏至之感。

有人说:“啤酒才是夏天正确的打开方式”,西瓜、啤酒、小龙虾似乎已经成为了人们度过炎炎夏日的标配。

火辣辣的太阳,不但带走身体的水分,还把火毒注入到每一个人的灵魂中,让人更加烦躁。从40多度高温的室外逃回屋内,冰箱里的啤酒是清热解毒的最好良药,没有之一。

打开拉环,啵的一声,罐内升腾出的白色烟雾,被瞬间收服。冰凉的啤酒,若手持冷兵器的勇士,粗暴而直接地将体内的躁郁驱除。嘴里打出一个长长的酒嗝,这是啤酒拥护“神清气爽”胜利回归的号角。

人的快乐,有时候就是如此的简单。

炎炎夏日,谁不想来上这么一杯冰镇啤酒

啤酒那几千年的历史

关于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

第一种说法,公元前千年前,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最先沉醉其中。为将这种味道封存,苏美尔人无师自通,以大麦芽发酵,酿造出最原始的啤酒。

第二种说法,我国发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贾湖遗址可以证明,年贾湖人就已经掌握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酿造啤酒的方法,其酒中含有稻米、山楂、蜂蜡等成分,在含有酒石酸的陶器中还发现有野生葡萄籽粒。

没有什么悲伤是大吃大喝一顿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可见吃吃喝喝是人类获取快乐的主要方式。在这一点上,咱们国人向来是得心应手。

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称之为醴。大约在汉代后,醴被酒曲酿造的黄酒所淘汰。我国远古时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酿造的,即所谓的蘖法酿醴。

《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记载有不同种类的谷芽酿造的醴《周礼·天官·酒正》中有醴齐,醴和啤酒在远古时代应属同一类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饮料。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与醴相较,以酒曲酿造的白酒,味烈而甘醇,更得古人喜爱,最终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扩展至东亚的白酒文化。

而酒精浓度偏低的醴,则逐渐退出中国人的生活。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特意记载:“古来曲酿酒,蘖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

一直到19世纪晚期,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啤酒随着硝烟与炮火,一并来到了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

年,俄罗斯技师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家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作坊。

近代啤酒开始在中国批量化生产,久违的啤酒味道再次回归中国人的生活。

哈尔滨啤酒,中国第一瓶啤酒。

啤酒,是除了水和茶之外,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第三种饮品。

夜市的烧烤摊、街边的小餐馆、朋友聚会,啤酒的身影随处可见。

图片来源网络

啤酒的逆袭之路

中国第一个喝啤酒的人

根据记载,第一个喝啤酒的中国人是清朝的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他的日记(写于年)中曾提到在伦敦时与友人用“苦酒”饯行,并把这种苦酒翻译成“皮爱”。这也是啤酒第一次出现在汉语的文献中。

郭嵩焘

中国最早的啤酒厂

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八王子建立的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它是现在的哈尔滨啤酒厂的前身。

年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开办英德酿酒有限公司,它是咱们现在青岛啤酒厂的前身。

年中国人自己在哈尔滨开办了“东三省啤酒厂”。

年,在北京建立了双合盛啤酒厂。

年,广州五羊啤酒厂成立(广州啤酒厂前身)。

年我国在天津、杭州、武汉、重庆、西安、兰州、昆明等大城市投资新建了一批规模在吨左右的啤酒厂,成为我国啤酒业发展的一批骨干企业。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啤酒工业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持续增长。各地的啤酒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遍及大江南北。

啤酒的百家争鸣时代

80年代,国家为了满足基层老百姓对啤酒的热爱之情,开启了啤酒专项工程,为本土自创啤酒品牌打开了一扇大门。短短几年时间,全国各地,几乎每个市县都拥有自己的啤酒品牌。

一时间,众多啤酒品牌在这一方擂台上大展拳脚,但有句老话说的好,“外国的月亮再圆再大,终究是不如家乡的月亮。”

北京人撸羊肉串的标配是燕京。

重庆人涮火锅时,离不开山城啤酒。

沈阳人啃鸡架时,需得来瓶老雪才过瘾。

图片来源网络图片来源网络

云南的味道,藏在风花雪月啤酒的瓶子里。

汉斯九度是西安人的情结。

宁夏人的心中,西夏X5以外的啤酒都是白开水。

甚至茅台、狗不理等品牌,也纷纷跨界涉足啤酒行业。

图片来源网络图片来源网络

大江南北,百舸争流。各地的啤酒品牌,摩拳擦掌,毫不掩饰鳌头独占的野心。在如此多的对手面前,来自新疆的乌苏啤酒,祭出“大杀器”,以“夺命”之势,冲杀出一片江山,夺得一席之位。

图片来源网络

“大杀器”——啤酒花。

啤酒的酿造,离不开啤酒花。生长在新疆天山、阿尔泰山一带的啤酒花,是啤酒产生泡沫的保证,同时也为啤酒注入了清爽的芳香,乌苏啤酒的优质啤酒花正是来源于此。

“夺命大乌苏”

啤酒的酒精度数和麦芽含量息息相关,和雪花、青岛、燕京等啤酒10%的麦芽度数相比,乌苏啤酒的麦芽度数则高达11%。

相比于普通啤酒的3.3%酒精含量,乌苏啤酒的酒精含量则是4%。

传统的玻璃瓶啤酒容量,一般在毫升,而乌苏啤酒则有种加量不加价的豪气,将瓶身设计为毫升。

接下来才是重点,乌苏啤酒独特的酿造工艺和高山水质,酿出来的啤酒内含杂醇和高级醇较多,极其容易上头,后劲之大,没醉过的人不知道它的无情之处。

图片来源网络

“断片酒”

如果你是第一次喝乌苏啤酒,一个劲“吨吨吨”,那么恭喜你,醉倒之后隔天醒来,你会记不起昨天喝酒时发生的事。江湖人称“断片酒”,酒量差的喝乌苏啤酒请慎重。

生啤、熟啤、扎啤、冰啤傻傻分不清

几次工业革命过后,经济快速发展。如今市场上的啤酒种类繁多,什么原浆、生啤、熟啤、冰啤、扎啤、红啤、白啤黑啤等,让人看花了眼,无从挑起。

图片来源网络

生啤与原浆、扎啤

生啤,是啤酒酿造好之后,不经过高温杀菌,简单过滤之后直接灌装,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啤酒里的营养、风味和口感。

缺点是保质期短,一般来说就是3-5天,现酿现喝的啤酒一般只在原产地才有。

用塑料袋装的青岛生啤

原浆,酿造好以后,直接从发酵罐中分装,因为省去了过滤的步骤,酒中含有的活性酵母沉淀,让原浆啤酒呈现出较深的色泽。

非常完整地保留了生啤原液里的一切成分,所以是名副其实的“液体面包”。

原浆啤酒色泽比普通啤酒更加深沉

扎啤,酿造好的生啤精细过滤后,去除掉鲜啤中的大分子蛋白和酵母菌,然后在低温(3-8°)状态下直接进行灌装,充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和碳酸饮料一样,扎啤也被人们称为“快乐水”。扎啤中少量的二氧化碳在口中绽放后,刺激大脑分泌出让人快乐的多巴胺。

简单来说,扎啤是重新加入二氧化碳的生啤。

图片来源网络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原浆和扎啤都是属于生啤,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保质期短,口感好喝,但是成本价格比较高。

熟啤

啤酒酿造好以后,经过灭菌、过滤等步骤,去掉啤酒里的活性酵母、脂类、蛋白、啤酒花等。

虽然口感和营养比不上生啤,但是保质期长达一年,可长时间存放。所以市面上常见的瓶装啤酒,多为熟啤。

影片利用网络

冰啤

冰啤,其实并不是经过冰冻的啤酒,而是指一种制作工艺。

啤酒在出厂前,保持冰点的温度,啤酒中的蛋白质和冰晶结合,形成浑浊的漂浮物。

将这这种漂浮物滤除后的啤酒,就是冰啤。

双重过滤的冰啤,清凉透彻,口味醇厚柔和。

白啤、黑啤与红啤

白啤,14世纪起源于LwuvenTieneu,后来逐渐在欧洲流行。

特点:低温状态下色泽比较浑浊、泡沫丰富、带有果香味,比普通啤酒更加爽口。

由于其白色泡沫干净而又丰富,因而才被称之为白啤。

图片来源网络

黑啤,起源于多年前的爱尔兰,成名在德国的慕尼黑。

特点:颜色较深,麦芽焦香味浓郁突出。口味比较醇厚,略带甜味,酒花的苦味不明显。

每毫升黑啤酒的发热量大约千卡,被人们称为“黑牛奶”。

图片来源网络

红啤,酿造红啤的主原料是特殊的红色麦芽,或棕色麦芽。

特点:酒色呈琥珀色、棕色、红棕色或红褐色,低温状态下色泽比较浑浊。

口感甜中带苦,略带巧克力风味。整体看起来和黑啤很像,但是没有黑啤那么明显的焦糊味。

图片来源网络

南国已入夏,啤酒送清凉

广东的沿海地区以及海南省,靠近赤道。每年最早入夏,从清明时节到立冬,一年十二个月有七八个月属于夏天。

高温天气下,喝冰镇啤酒解暑补水,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之一。

啤酒的水含量高,在解渴的同时,酒中的有机酸还能提神醒脑。

一方面可减少过度兴奋和紧张情绪,放松肌肉,避免肌肉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

另一方面,能适当刺激神经,促进肠胃消化,饭前一碗啤酒,让人更加有食欲。

除此之外,啤酒中低含量的钠、酒精、核酸能增加大脑血液的供给,扩张冠状动脉,并通过提供的血液对肾脏的剌激而加快人体的代谢活动。

夏天喝啤酒对人体有好处,但却不可贪杯。

研究表明:

过量饮酒会导致痛风、高血脂、高血压等。

啤酒酿造原料中含有铅,有一定的几率造成铅中毒,使人智力下降,反应迟钝,严重者损害生殖系统。

老年人更容易引发老年痴呆症。

写在最后:适量饮酒有益身心健康,过量饮酒得不偿失。中华几千年酒文化,发展至今必有其可取之处,酒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正确看待饮酒文化。

我是方跑跑,一个热衷于美食,志在吃遍全世界的吃货,这是我第一篇关于啤酒的原创文章。如果你与我的方向一致、相同,想了解更多美酒方面的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voc.com/xdjzdyy/14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