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中小型养猪场数量迅速增多,猪场防疫做得也很好,但多数猪场的消毒应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消毒不但可以消灭外界环境和体表的病原体,还可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发生或继续蔓延。在养猪业中,我们提倡“养重于防、防重于治”。想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关键在于消毒。要想养好猪就要消好毒。消毒是消灭疫源的唯一手段。
猪场的消毒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或使其失去活性,以防止和消灭生猪传染病。当前生猪饲养成本不断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饲料成本的提高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成活率低、生产性能不达标;提高成活率及生产性能的关键是管理,而猪场管理的基础则是消毒。
一、当前养猪场存在的消毒工作误区
1、存在消毒盲区
猪场环境中携带微生物病原菌的有机物处理不彻底,将会导致消毒剂杀菌作用未能达到理想效果。例如粪污、猪场垫料处理不彻底,会导致消毒剂无法充分接触到病原菌,从而影响消毒效果。实施消毒措施前需要先使用高压冲洗器对猪舍进行冲洗,任何角落的污物都不能遗漏,猪舍地面、走道以及食槽均需要使用消毒剂进行彻底的清洗与消毒,处理猪舍内的垫料需要彻底清理,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经过以上措施能够清楚大部分的致病菌,应用正确的消毒剂对微生物病原菌进行杀灭,可显着增强杀菌效果。
2、消毒剂选择不当
消毒剂选择不当会导致消毒无效或者副作用,不是所有的消毒剂都可以应用于猪舍消毒,盲目选用消毒剂会无法获得理想的消毒效果。消毒剂的使用原则是选择广谱、高效以及低毒的特点,同时购买渠道要便捷,采购价格要低,以节约使用成本。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消毒目的、消毒条件,结合消毒剂的使用特点,进行针对性选择。例如空猪圈、产房以及疫区需要进行紧急消毒,需要选择强力消毒剂。消毒池需要选择受有机物影响较小的消毒剂,可使用的消毒剂有复合酚和氢氧化钠。带猪消毒则需要使用无腐蚀性和低毒性的药剂,可使用低浓度的过氧乙酸。饮水消毒需要使用易分解以及毒性低的消毒药剂,可使用消毒药剂有氯化物和百毒杀。
3、随意增减消毒剂浓度
随意增减消毒剂浓度也会导致消毒效果不佳,在饮水消毒中,加大消毒剂浓度,虽然能够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但是也会导致猪急性中毒,当饮水中消毒剂浓度过高的情况下,猪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会受到抑制或者直接死亡,猪会发生肠道疾病,失去消毒意义。当雾粒浓度过小时,消毒剂会被猪吸入肺泡内引发肺水肿,导致猪发生唿吸困难,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消毒剂的雾粒浓度。在猪栏和场地中进行消毒时,当选用的消毒剂浓度过大,会导致猪患呼吸道疾病风险增大,当消毒剂浓度过低时,无法达到相应的灭菌效果。
4、长期使用单一消毒剂
致病菌存在生物进化的特征,长时间使用单一的消毒剂,会导致致病菌发生耐药性,影响最终消毒效果。猪场消毒需要交叉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高效消毒剂,需要按月定期,并且多次进行强化消毒,以期能够达到彻底的灭绝微生物病毒传染源效果。使用消毒剂时需要避免混用几种消毒剂,避免药剂间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导致药效损失。
疾病的发生一般和药物无关,但和环境有关,好的环境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养殖要减少疾病的发生,就必须搞好环境。养猪,进猪舍前必须搞好环境,搞好环境的关键是消毒。
科学养殖消毒很关键,进猪前的消毒关系到养殖的成功,成功要有一个好的开始,烟熏消毒就是养猪成功的开始。
二、猪舍消毒
猪舍是病原菌微生物的理想栖息场所,而病原菌微生物会导致疫病的传播,病原茵可以存活于猪舍的任何角落,因此,猪场防治病原菌的繁殖与传播是保证猪群健康的关键。消毒作为一个看似普通实则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及传播,为猪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猪场掌握好猪舍消毒尤为重要。猪舍消毒一般分为带猪消毒和空舍消毒。
猪舍中消毒需要彻底除去阻碍物和抑制物,需要除去猪舍内的垃圾粪便,同时进行生物消毒处理,地面走道需要认真冲洗。可使用熏蒸消毒法进行消毒,对猪舍进行熏蒸消毒后,需要密闭猪舍18~24小时,密闭至规定时间后,再进行彻底的通风换气,采取熏蒸消毒的方式能够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消毒,不留消毒盲区。
1、带猪消毒:
带猪消毒就是要将猪生存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全部杀死。因此带猪消毒的目的是要降低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使其不能够对猪群的健康造成危害,而不是要将猪舍中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全部杀死。
A:带猪消毒使用浓度为0.1%~0.3%的过氧乙酸,对猪体表面进行喷雾式消毒。消毒剂雾粒直径在80~微米之间,均匀撒播布消毒剂,每周对猪体表面消毒一次。但是冬季温度低,猪没有汗腺,对体温的调节能力很差,而且喷雾是消毒刺激性比较大,不好把握使用剂量。
B:疾病的发生一般和药物无关,但和环境有关,好的环境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养殖要减少疾病的发生,就必须搞好环境。养猪,进猪舍前必须搞好环境,搞好环境的关键是消毒。科学养殖消毒很关键,进猪前的消毒关系到养殖的成功,成功要有一个好的开始,烟熏消毒就是养猪成功的开始。
2、空舍消毒:
养猪场的消毒工作有多么重要,相信不用我多做介绍,每一个养猪户都心里清楚。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养猪户在猪仔进群之前的消毒工作,并没有很好的杀灭猪舍中存在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如果上批猪感染了病原体,无论发病与否,猪舍内都会残留病原体,污染环境,如果不彻底消灭这些病原体,很容易导致下批猪感染。猪群在做苗前、做苗同时或做苗后猪体未产生抗体之前感染病原体,即使免疫程序合理,疫苗质量较好,接种方法正确,也会导致免疫失败,使猪群发病。养猪场猪舍残留病原体种类数量越多,猪群的发病率就越高,病情就越严重。只有猪舍的空舍消毒工作做好了,使每批猪都有一个清洁的开端,才能杜绝各种疾病的循环传染。
3、车辆消毒
进出猪场的运输车辆需要进行消毒,首先需要对车厢进行打扫,将车厢内的污物彻底清除,使用清洁工具洗刷车厢。洗刷车厢完成后,可使用浓度为2.0%~4.0%的氢氧化钠进行喷洒式消毒。运载患有疫病的生猪车辆需要重复消毒2~3次,用于保障消毒效果。
4、粪便消毒
对粪便进行消毒,一般使用生物热消毒法。该种方法消毒时需要保证粪便的含水量在50%~70%区间内,需要集中在发酵池内进行粪便堆积,在粪便外表面涂抹厚度为10厘米的厚草泥进行封表,让粪便内部进行发酵,将粪便腐熟以达到灭菌效果。冬季粪便的堆制时间不能少于90~天,夏季粪便的堆制时间不能少于20~30天。针对已经发病的猪场带芽孢的粪便需要采取焚烧销毁的方式进行处理,焚烧销毁后还需要进行深埋消毒,等一系列无害化处理。
当前猪疫病疫情越发复杂,控制猪疫病传播需要贯彻猪疫病的控制策略,从消灭传染源入手,彻底切断微生物病原菌传播途径,做好保护易感猪群工作,用以预防猪疫病进行传播和蔓延。防疫消毒体系建设与规模化养殖场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结合疫病防治实践情况,不断摸索并总结消毒方式,制定针对性强的防疫消毒措施,在猪疫病的防治工作中做到防患于未然,实现养殖场的稳产以及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