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蘑菇的鉴别中毒类型及处理方法

毒蘑菇又叫做毒蕈(dúxùn),是人或动物食用后产生中毒反应的一类大型真菌。我国约有种毒蘑菇,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毒蘑菇的毒性非常强,所含毒素也非常复杂,经烹调加工或者晒干都不能彻底消除毒素。

毒蘑菇中毒后,潜伏期多数在0.5~6h,临床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1几种剧毒蘑菇

1.1致命白毒伞(致命鹅膏)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菌盖直径4~7cm,白色,但中部奶油色。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至近白色,较密。菌柄长7~9cm,粗0.5~lcm,近圆柱形或略向上收细,白至近白色,基部膨大,近球形。菌环生于菌柄顶部或近顶部,薄,膜质,白色。菌托薄,膜质,内外表面白色。

致命白毒伞

1.2烟色鹅膏(褐烟色鹅膏菌)担子果小型至中等。菌盖直径3~6cm,幼时钟形至半球形,成熟时扁平,深灰色、鼻烟褐色、暗褐色至近黑色,中部色较深,具深色纤丝状隐花纹或斑纹,光滑或偶有白色破布状菌幕残片;边缘平滑无沟纹,一般无菌环残片。菌肉白色,较薄。菌褶离生,白色,较密,短菌褶近菌柄端渐变狭。菌柄长8~13cm,直径0.5~2cm,近圆柱形或向上稍变细,白色至浅灰色,常被浅褐色细小鳞片;基部近球形,直径1~3cm。菌环顶生至近顶生,灰色,膜质。菌柄基部菌幕残余(菌托)浅杯状,游离托檐高达3~8mm,厚0.5~2mm,外表面白色至污白色,内表面白色。

烟色鹅膏

1.3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菌体一般小,全体黄色。菌盖直径3~5cm,顶部锈褐至红褐色,初期半球形,开伞后近平展,光滑,硫磺色或玉米黄色。菌褶密,不等长,直生至弯生,青褐色。菌柄长3~12cm,粗0.4~lcm,黄色而下部褐黄色,纤维质,表面有纤毛,实心至松软。菌环常呈蛛网状,生柄的上部。

簇生沿丝伞

1.4粘盖包脚菇菌盖宽4.5~12cm,平展脐凸形,肉质,浅灰微带粉红色,中央部分灰色,勃或微乳,上被棉絮状绒毛,有云母光泽,边缘整齐至撕裂,有弱条纹。菌肉白色,近柄处厚5mm,边缘处几消失,无味道,无气味。菌褶粉红色至玫瑰红色,盖缘处每厘米7~15片,稀、不等长,离生,褶缘微锯齿状,粗糙有颗粒状物。菌柄长5.5~8cm,近柄顶部粗4~8mm,中生,圆柱形,上被白色短绒毛,有弱条纹,向下渐粗,基部膨大成球状,脆骨质,实心。菌托苞状或杯状,膜质,白带灰色,地面生,不脱落。

粘盖包脚菇

2毒蘑菇鉴别方法

有毒蘑菇的菌柄部比较大,呈圆球状,而无毒蘑菇则上下大小一致;有毒蘑菇一般在菌柄的中间部位会长有一个小节抱,而无毒蘑菇则不会有。所以如果见到有上述两种特征的野蘑菇一定不要采摘食用,否则极易会造成中毒事件的发生。

野生毒蘑菇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含有的毒素也各不相同,民间传统的动物试验、形态比较等方法是非常难检测到的,就算是专业的化学分析测检也不容易做到。

3毒蘑菇中毒类型

毒蘑菇中毒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这里可按中毒的症状分为以下6个类型。

3.1胃肠炎型这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min~6h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一般病程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死亡者很少。但严重者会出现吐血、脱水、电解质紊乱、昏迷,以及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3.2神经精神型引起这类型反应的毒素有多种,有些毒素可引起类似吸毒的致幻作用。从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

3.3溶血型含这类毒素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比较长,一般在食后6~12h发病。除了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烦燥不安等病症外,可在1~2天内由于毒素大量破坏红血球而迅速出现溶血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贫血、黄疽、血红蛋白尿、肝及脾脏肿大等。严重者脉弱、抽搐、幻觉及嗜睡,可能因肝脏、肾脏严重受损及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

3.4肝脏损害型这是引起毒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白毒伞中毒就属于这一类型。毒伞肽直接作用于肝脏细胞核,使细胞迅速坏死,这是导致中毒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这类毒蘑菇中毒主要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病症。以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为主,瞳孔稍散大,但无昏迷,无副交感神经兴奋样症状,也无黄疽、肝大,肝功能检查一般正常。

3.6光过敏性皮炎型其毒素为光过敏性物质卟琳类。当毒素经过消化道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如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1~2天发病。另外,有的病人还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病症。

4毒蘑菇中毒的一般处理方法

当误食了毒蘑菇后,应及早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治疗中毒病人时应首先考虑帮助病人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毒素继续吸收而加重病情。中毒初期进行排毒对各中毒类型都是必要和有效的。

4.1催吐可使用物理催吐或药物催吐。如先让病人服用大量温盐水,可用4%温盐水~ml或1%硫酸镁ml,5~10ml一次,然后可用筷子或指甲不长的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安全的物件)刺激咽部,促使呕吐;或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用硫酸铜,吐根糖浆,注射盐酸阿朴吗啡等药用催吐。注意孕妇慎用催吐。

4.2洗胃严重呕吐者不必洗胃,如呕吐次数不多时则不应放弃洗胃。洗胃越早越好,一般在摄人毒物4~6h内洗胃效果最好。洗胃一般采用微温开水和生理盐水。也可以用高锰酸钾液(1:0~),洗胃后可灌人活性炭为吸附剂,用法是取30~50g放人ml温开水中调拌成混悬,分多次口服或胃管注人胃内,或用蛋清等以吸附毒物。

4.3导泻为清除肠道停留的毒物,可用10%硫酸镁口服,进行导泻,但有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心脏抑制的患者或肾功能不良者不宜用硫酸镁。使用硫酸镁可形成高镁血症,引起镁中毒。通常以硫酸钠导泻为好。还可以使用甘露醇或山露醇作为导泻剂,特别是灌人活性碳后,更能增加未吸收毒物的排出效果。

4.4灌肠对未发生腹泻的患者可用盐水或肥皂水高位灌肠。每次~ml,连续2~3次。

4.5输液和利尿早期可采用大量输液,以使毒素从尿中大量排出。输液可用10%葡萄糖、生理盐水等,同时应用静脉注射利尿剂,一般用速尿20~40mg或20%甘露醇ml静注,必要时可多次重复注射。但要注意进人的液体平衡,还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和对低钾病人补充氯化钾。









































哈尔滨白癜风专科医院
孩子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voc.com/xdjzdyf/9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