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提醒宁医大总院两天接诊6位中毒患

在最近多雨的宁夏

有一大波蘑菇冒出来了

值得提醒的是

雨季是蘑菇中毒高发季节

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最近,医院急诊科在短短两天时间内,连续接诊到2起因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的案例。涉及6名患者,其中5人因出现严重的肝脏损伤,住进了急诊重症监护室。医院专门成立抢救小组全力抢救,通过床旁血浆置换等措施积极救治,目前5位患者还没有脱离危险。

51岁的刘女士家住石嘴山市,7月27日,她到当地的星海湖游玩,发现湖边有新鲜的野生蘑菇,便随手采摘了一些。

回家后的当晚,她用这些蘑菇炒了一顿家常菜,和丈夫以及自己的姐姐、姐夫一起分享。

凌晨3点左右,刘女士开始出现剧烈的恶心呕吐等症状,吐出来一些黄色液体,同时伴有腹痛腹泻,一天跑了十来趟厕所。

随后她感觉头晕头痛、胸闷气短、全身乏力,和她一起吃了蘑菇的丈夫以及姐姐、姐夫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一家人这才感觉情况不妙,医院就诊。

医生检查并对症治疗后,刘女士一家的情况没有好转。7月28日早晨,他们被转诊到医院急诊科救治。经过一系列化验检查,4人被确诊为急性口服毒蕈中毒,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当时有2名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超过多单位,是正常人的几十倍,可以诊断为肝衰竭,情况非常危急。”医院急诊科主任杨立山介绍说,医院立即组织救治,通过血浆置换、保肝、补液等一系列对症支持治疗。

但就在杨立山团队积极抢救这一家四口时,又来了2名类似的中毒患者。这次是母女俩,银川本地人,她们在自家小区的院子里发现了野生蘑菇,便采摘了一些煮了蘑菇汤喝。

食用当天,母女俩就出现了中毒症状,其中,80医院时已经出现肝衰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高达多单位,而正常人的指标最多52单位,同时老人还伴有凝血功能差和肾脏损伤等问题,生命危在旦夕。

医院立即将母女俩安排进急诊重症监护室实施抢救,至今没有脱离危险。

5名患者每人每天需置换毫升血浆。杨立山主任介绍说,毒蘑菇又称毒蕈(xùn),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全世界约有余种毒蘑菇,我国已知的毒蘑菇约有余种,食用中毒后死亡率极高。

每年的夏秋季节都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期,因为夏秋雨水多,气温高,适合蘑菇生长,而野外生长的毒蘑菇和食用蘑菇不易区分,人们很容易采摘误食。

杨立山说,“医院也收治了6位毒蘑菇中毒的患者,其中有两人因发生严重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先后死亡。”

依据毒性特点及临床表现,毒蘑菇中毒一般分为胃肠炎型、肝脏损害型、肾脏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其中,肝脏损害型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严重的类型,死亡率高达20%—30%。

据悉,毒蘑菇中毒没有特效解毒剂,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血浆置换,同时配合促排、补液等措施,帮助患者体内的毒素尽快排出。

杨立山介绍说,目前急诊重症监护室的5位患者均已接受了1-2次血浆置换治疗,今后至少一周内,他们每人每天需要置换毫升血浆。

“现在的问题是,5位患者当中有4位是B型血,因此每天至少需要有毫升的B型血浆供应,连续治疗一周的话,就需要毫升,而这个数字仅仅是基础治疗量,如果血浆充足,多做几次疗效更好。”杨立山说。

前期为了抢救患者,医院医务处、输血科积极与宁夏血液中心协调,紧急调集了一批血浆满足5位患者的治疗,而后期的治疗还将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如果有爱心人士愿意伸出援手为患者献血,对于此次救治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紧急提醒:毒蘑菇中毒有潜伏期,即使症状不严重也需及时就医,治疗困难,致死率高,毒蘑菇中毒应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如果来不及就医,要先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灌肠等处理,尽快排出体内尚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从而减轻有毒物质的吸收,防止病情加重。“一般食物吃进去后,40分钟之内尚停留在胃里,想办法吐出来会减少毒素的吸收。”杨立山说。

此外,就算当时没有出现严重的症状,医院检查、观察、接受治疗,因为有些类型的中毒症状是延后出现的,例如神经精神型中毒的潜伏期是1-6个小时,溶血型中毒的潜伏期是6-12小时,肾损伤潜伏10-30小时,患者可能刚开始没什么反应,自行回家休息,但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之后开始出现精神恍惚、黄疸、肝脾肿大、紫癜等症状,此时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可能耽误抢救时机,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相关新闻

突发!多地20人突然倒下,紧急送医!最近千万别碰它

6月2号

程女士到山上采摘了大半桶蘑菇

洗干净之后

晚上7点来钟开始煮

食用后

一家四口因为中毒严重

被送到了医院抢救

野生蘑菇味道鲜美,很多亲朋好友得知程女士采摘了大半桶回来,都过来了吃饭,当晚共18个人食用了疑似毒蘑菇,没想到的是饭后,大家身体出现了腹泻呕吐的反应。

大家腹泻,呕吐情况加重后,18医院救治,程女士一家四医院抢救,根据医生诊断,就是疑似野生毒蘑菇惹的祸。

程女士一家所幸的是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医生介绍,每年这个季节都是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的高发期,预防中毒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采摘食用,仅凭经验或者认为开水里多煮就没事,甚至用所谓的银针试毒,都是不靠谱的。

鄱阳2人食用野生蘑菇中毒

5月28日中午,鄱阳南山村姚万组村民邹金荣(女,54岁)和其儿媳李海芬(女,32岁)在家误食采摘的野蘑菇,午饭后李海芬前往浙江温州打工,深夜两点左右因肚子痛并出现呕吐,医院治疗,经检测食用蘑菇是一种毒蘑菇,学名叫鹅膏毒肽类蘑菇,现已对其进行换血治疗,目前在重症监护室。

提醒:

蘑菇中毒跟其他的农药中毒不一样,蘑菇毒素会产生变异,也许很多村民觉得自己有经验,认为这个蘑菇我以前都吃过,没有中毒过,但为什么今年中毒了?其实这种情况比比皆是,蘑菇毒素因为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发生变异。

江西省食药监局曾多次下方紧急通知,提醒居民千万莫贪鲜,采摘不认识的蘑菇食用。

中毒还伴随幻觉的

还有严重的疼痛、呕吐等症状

这绝不是值得尝试的

千万千万千万

不要因为好奇而食用毒蘑菇!

怎样预防误食毒蘑菇?

 不采摘

  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菌并不容易,市民最好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不买卖

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不食用

  欲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家庭饮食关键在于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预警宣传

  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做到人人知晓随意采食野生蘑菇的危害性,尤其是具有潮湿土壤适合菌类生长的公园、植物园、旅游区、林场等地需做好警示,防止市民误采误食毒蘑菇,必要时可定期清理。

食用毒蘑菇后的自我急救方法

1、立即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

2、要立刻进行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5-10ml一次,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3、孕妇慎用催吐;

4、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5、加盖毛毯保温;

6、凡同食用过同样蘑菇者,无论是否发病,医院进行检查;

7、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以供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野外的蘑菇,可以尽情观赏

但千万别送到嘴巴里去

真想吃

一定要去正规市场、超市购买!

来源:银川发布、江南都市报、都市现场等

创客小新

赞赏

长按







































北京那里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voc.com/xdjzdby/8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