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和渔药使用的关系密切,正确、安全的使用渔药会帮助养殖户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病害,减少生产损失,现就渔药使用方法和方式个人进行了归纳、总结,供大家参考。一、准确诊断1、养殖背景调查。池塘面积、水深、水源、养殖的品种结构、苗种来源、规格大小、放养密度等;检测水体透明度、水温、pH值等常规水质指标;饲料种类、水源、投饵方法、投饵量等;了解发病过程、已采取的防治措施、药物使用情况等。2、样品采样。收集濒死、症状典型的病样回实验室作进一步操作。3、样品诊断。一是现场初步诊断,二是实验室检测诊断。二、药物选择1、消毒剂。常用的主要包括生石灰、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二氧化氯等)、含碘消毒剂(如聚维酮碘)等。2、水质(底质)改良类。主要包括一些化学底改以及微生态制剂,如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EM菌等。3、中药类。常用的有大黄、黄连、板蓝根、大蒜素等,可作疾病预防用。4、抗微生物药。杀灭或抑制体内微生物繁殖、生长的药物。包括抗病毒药、抗细菌药、抗真菌药等。5、抗寄生虫药。通过药浴或内服杀死或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杀灭水体中有害无脊椎动物的药物。包括抗原虫药、抗蠕虫药和抗甲壳动物药等。6、生物制品。通常具有特异性。包括疫苗、免疫血清等。三、给药途径:1、口服法。常用于水产动物体内病原生物的消除、感染的控制、免疫刺激、体内代谢环境改善等。施用时应考虑同池其他混养品种。2、药浴法。药浴法有全池遍洒和浸洗法两种。遍洒法一般用于池塘水体。浸洗法用药量少,可人为控制,主要在运输苗种或苗种投放之前实施。3、注射法。注射法用药量准确、吸收快、疗效高(药物注射),预防(疫苗、菌苗注射)效果好等,但操作麻烦,容易损伤鱼体,药物应现配现用。4、涂抹法。具有用药少、安全、副作用小等优点,但适应范围较小。5、悬挂法。具有用药量少、成本低、简便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常用于疾病预防。为保证用药效果,用药前应停喂1~2天,促使鱼虾进入药物悬挂区去摄食。四、给药剂量1、外用给药量的确定。根据水产动物对某种药物的安全浓度、药物对病原体的致死浓度确定药物的使用浓度。2、内服药给药量的确定。根据鱼的总体重和每日投饵量确定给药量。五、给药时间一般选择在晴天上午9~11时或下午3~5时给药,避免高温用药,阴雨、闷热天气、鱼虾浮头时不得给药。六、用药疗程疗程长短应视病情的轻重、渔药作用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而定。内服渔药的疗程一般4~6天,池塘泼洒药物时,如需连续用药,一般间隔1天施用1次。另外,养殖者应加强对渔药使用休药期意识,避免养殖产品因在休药期内上市造成水产品质量安全不合格的影响。
作者:浦口区水产技术指导站 史先阳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白癜风初期好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