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泳池游泳也会中毒要小心身边这些易挥发

点击上方“禅城安监”获取更多安全知识!

走!游泳去!

天气炎热

到泳池游泳成为了很多人消暑的首选方式

但你知道吗?

其实到泳池游泳也是有危险的

泳池游泳究竟暗藏什么危险呢?其实跟一样化学物质有关,那就是——氯。很多公共场所有很多自动消毒装置,自动消毒装置都要用到消毒剂,但是消毒剂合成过程中是含氯的,近年由于消毒剂合成、使用过程的处理不当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

年8月14日晚,河南驻马店一游泳馆20多名泳客中毒,事发后多人被医院抢救。

据了解,事发地点位于驻马店市骏马路与文化路交叉口西北侧御龙居小区内的前湖游泳馆,夏女士是整个事件的目击者。

夏女士称,当晚19时30分左右,她游完泳后准备到冲洗间去冲洗,发现有几个从冲洗间出来的小朋友出现巨烈的咳嗽,而且小脸涨得通红,疑似吸入不明有毒气味。没过医院的几辆急救车赶到,将出现中毒医院抢救,共有20多名泳客被送医救治,其中包括多名儿童,大家都出现咳嗽、肚子痛、胸闷等相同症状。

经调查,原来是游泳的一位工作人员对消毒药片进行配兑时发生意外。游泳馆负责人表示,他们平时都是闭馆后直接向池水中撒消毒片进行消毒。当晚,一位工作人员在游泳馆女更衣室隔壁一个房间内,事先对消毒药片进行配兑,准备闭馆后对池水进行消毒。在调配过程中,该工作人员忘记关门,消毒药片遇水发出浓重刺鼻的气味,导致浓重的气味飘入女更衣室,当时在更衣室内冲洗及更衣的泳客,均出现中毒。

没想到好好游个泳竟然遇上这样的无妄之灾,其实近年由于消毒剂合成、使用过程的处理不当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

1

年8月15日,陕西省西安市16名孩子游泳后中毒,出现恶心呕吐、眼睛发红症状。

2

年4月21日下午1时许,台湾桃园县八德市美乐地游泳池机器自动加氯灌注漂白水进行水质消毒时,疑因自动侦测器感应失灵,氯气大量挥发,24医院急诊,后陆续有10人在家属陪同下到院,共有34名中坜市华勋小学泳客因为身体不适就医。

3

年6月27日晚9时多,上海市宝山区锦秋路弄69号唯嘉健身会所游泳池发生意外,十多位正在游泳的市民因吸入刺激性气体,出现咳嗽、恶心、呼吸衰竭等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9医院急救,其中一人病情危重。

常见含氯消毒剂——漂白粉

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常见的含氯消毒剂?首先最常见的就是我们经常会接触到的漂白粉。

漂白粉是由氯气与氢氧化钙(消石灰)反应而制得。因为绝对干燥的氢氧化钙与氯气并不发生反应,氯只能被氢氧化钙所吸附。为此,在工业上系采用含有1%以下游离水分的消石灰来进行氯化,所用的氯气也含有0.06%以下水分。利用这些原料中的游离水分,使氯气水解生成酸(HClO、HCl),生成的酸为消石灰所中和。随后,依靠氯化反应时由氢氧化钙析出的水分,使氯继续进行水解,使更多的氢氧化钙参与反应过程,生成一系列化合物。漂白粉就是这些化合物所组成的复合体。

氯有哪些物理特征及用途?

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温下、kPa以上压力时为液体,液氯为金黄色。微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分子量为70.91,熔点-℃,沸点-34.5℃,气体密度3.21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5,相对密度(水=1)1.41(20℃),临界压力7.71MPa,临界温度℃,饱和蒸气压kPa(20℃),logpow(辛醇/水分配系数)0.85。

氯不燃,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后容器或储罐内压增大,泄漏物质可导致中毒。强氧化剂,与水反应,生成有毒的次氯酸和盐酸。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反应生成次氯酸盐和氯化物,可利用此反应对氯气进行无害化处理。液氯与可燃物、还原剂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与汽油等石油产品、烃、氨、醚、松节油、醇、乙炔、二硫化碳、氢气、金属粉末和磷接触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烃基膦、铝、锑、胂、铋、硼、黄铜、碳、二乙基锌等物质会导致燃烧、爆炸,释放出有毒烟雾。潮湿环境下,严重腐蚀铁、钢、铜和锌。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氯乙烯、环氧氯丙烷、氯丙烯、氯化石蜡等;用作氯化试剂,也用作水处理过程的消毒剂。

氯中毒应该采取何种应急措施?

氯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经呼吸道吸入时,与呼吸道粘膜表面水分接触,产生盐酸、次氯酸,次氯酸再分解为盐酸和新生态氧,产生局部刺激和腐蚀作用。

急性中毒

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的表现;

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间质性肺水肿或哮喘样发作,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还会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

重者发生肺泡性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窒息、昏迷或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眼睛接触可引起急性结膜炎,高浓度氯可造成角膜损伤。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牙龈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牙齿酸蚀症。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

氯中毒应该采取何种应急措施?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给予2%至4%的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眼睛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但周围起火时应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由于火场中可能发生容器爆破的情况,消防人员须在防爆掩蔽处操作。有氯气泄漏时,使用细水雾驱赶泄漏的气体,使其远离未受波及的区域。灭火剂:根据周围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可用干粉、二氧化碳、水(雾状水)或泡沫。

泄露应急处理

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戴橡胶手套。

如果是液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

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

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构筑围堤堵截液体泄漏物。

喷稀碱液中和、稀释。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泄漏场所保持通风。

不同泄漏情况下的具体措施:

瓶阀密封填料处泄漏时,应查压紧螺帽是否松动或拧紧压紧螺帽;瓶阀出口泄漏时,应查瓶阀是否关紧或关紧瓶阀,或用铜六角螺帽封闭瓶阀口。瓶体泄漏点为孔洞时,可使用堵漏器材(如竹签、木塞、止漏器等)处理,并注意对堵漏器材紧固,防止脱落。上述处理均无效时,应迅速将泄漏气瓶浸没于备有足够体积的烧碱或石灰水溶液吸收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控制吸收液温度不高于45℃、pH不小于7,防止吸收液失效分解。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散白天m、夜晚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m,下风向疏散白天m、夜晚m。

来源

本质安全网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看得好
白癜风最好用中药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voc.com/xdjzdby/1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