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小庄科学艺术研究中心
8月6日,星期三,天气异常炎热,正是这种发烧的温床,据报道,又有22例新病例和4例死亡。这天,战务部长下令调用顶军用帐篷送往孟菲斯的发热难民营地,费用由国家健康委员会来承担,根据调查,他们有针对这一目的的可用资金。8月7日,新奥尔良卫生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宣布该市及周边地区没有一例黄热病病例;委员会认为,这个夏天不存在流行病爆发的危险,委员会将坚持对境外病例的传入采取最高级别的警惕。决议建议取消对新奥尔良的隔离。这是年8月23日出现在《弗兰克·莱斯利新闻画报》(FrankLesliesIllustratedNewspaper)上的一段文字,看起来真是似曾相识:流行病、临时病区、隔离。此时距离美国南部城市孟菲斯爆发黄热病流行已一年有余,基本上已经接近疫情尾声。
孟菲斯郊外的难民营。来自FrankLesliesIllustratedNewspaper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的雌蚊叮咬传播,这些蚊子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大量繁殖。患者感染之后会出现发烧、发冷、恶心、食欲不振以及背部肌肉疼痛和头痛等症状。在早期,这种病症的表现常常会和其他一些病症混淆,但由于部分病患到了中后期会由于肝损害而引起明显的皮肤和眼睛发黄,发展到这个阶段就比较容易识别,这也是它被命名为黄热病的由来。
这系列插画表现了黄热病在一位西班牙加的斯市患者身上发展的过程:正常-发热-黄疸-出血。ByEtienneParisetandAndreMazet,在18和19世纪,黄热病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传染病之一。虽然它起源于非洲,但17世纪随着奴隶贸易传播到南美,接下来两百年里,曾于美国、加勒比和南美洲等地出现多次大规模爆发,因此也被叫做“美洲瘟疫”(AmericanPlague)。特别是在美国本土,黄热病可说是惨痛的历史记忆之一,几乎是隔个几十年就会来一次爆发——年在波士顿、年在费城、年在诺福克都有过爆发,而最为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年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孟菲斯大流行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黄热病爆发。来自FrankLesliesIllustratedNewspaper那年5月下旬,一艘叫做“苏德号”的货运轮船从哈瓦那来到密西西比河畔的新奥尔良,船上有发热的船员,但并未进行隔绝,于是便将病毒传播到了同期在附近停泊的其他船只。而另一艘“约翰·波特号”于7月18日离开码头,经由大型运输水路向北驶往孟菲斯,成为了该市的传染源头。
事实上,就在那一年的4月29日,美国国会刚刚通过了《检疫法》,授予医院服务检疫权。但这项法律在设立之初还很薄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生效。对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城市来说,这种延误将是灾难性的。
历史学家一致认为,年的孟菲斯黄热病大流行中,有人死亡。看惯了现在每天播报的新冠死亡病例,也许你会觉得它并不是多么大的一个数字。但实际上,考虑到这些死亡发生在多年前,便十分惊人了。当时,作为美国东南方第二大的城市,孟斐斯市总人口估计不到5万人,已超过了总人口数的十分之一,这还是在有超过2万名居民逃离当地的情况下。也就是说,留下的人当中,有超过六分之一被黄热病夺走了性命,死亡率之高是非常惊人的,无怪乎当时的孟菲斯被人们称作为“尸城”。而在整个密西西比河区域,一共记录了12万例黄热病病例,并有1.3万至2万人死于该病。
如此严峻可怕的天灾人祸面前,新闻媒体自然也要担负起报道的重担,由于摄影术还没被广泛地使用于公众报道,当时另有一种形式的视觉表达,成为人们了解疫区的重要手段。本文开头提到的《弗兰克·莱斯利新闻画报》便在-年的黄热之灾中,为后世留下的许多珍贵的“镜头”。
此处有必要介绍一下弗兰克·莱斯利其人。他本名叫亨利·卡特(HenryCarter),是一位出生于英国的美国雕刻师、插画家和家庭期刊出版商。亨利的父亲约瑟夫是一位富商,经营手套生意,亨利于年出生于英国伊普斯维奇,本来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从事经商,但他本人却热爱素描和雕刻。成年之后,为了不让家里人知道,他便用弗兰克·莱斯利这个笔名为《伦敦新闻画报》撰稿,并受到了读者的热切欢迎。年,亨利移居纽约,并终于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初来乍到,他没有办法在当地报纸上谋得插画师职位,就在百老汇大街上开了一家小型雕刻店铺。年他正式易名为弗兰克·莱斯利。
弗兰克·莱斯利和他创办的FrankLesliesIllustratedNewspaper年,已经扎稳脚跟的亨利创办了《弗兰克·莱斯利新闻画报》,定位是插图文学和新闻杂志,这是他手下创办的几本杂志之一,一直出到年。这本刊物发行的几十年中,每周都会为读者提供带图片的报道——配图一开始是木刻版画形式,后来又加入了达盖尔银版照片以及更现代的摄影,而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