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夏季儿童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诊所里的年轻父母焦急地问:“怎么办?”!我家宝宝吃东西就拉,整天哭。是肠炎吗?"...年轻的父母很担心,没有经验。本文旨在给年轻父母一个正确的观念,让他们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宝宝的腹泻。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什么构成了腹泻。腹泻的定义是指大便的量和次数以及其中水分含量的增加。事实上,宝宝每天排便的次数因个人体质和喂养方式而异。一般来说,三天一次到一天四次就可以正常了。母乳喂养的婴儿比配方奶喂养的婴儿每天排便次数更多;小婴儿比大婴儿排便更频繁。所以,与其强迫排便次数超过几次,不如比较一下每个宝宝平日排便的“习惯”。只要排便的次数和量明显多于平时,或者含水量大大增加变成稀便或水,就可以认为是腹泻。
其次,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腹泻?腹泻一般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受感染的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非感染的常见原因有喂养、过敏、炎症性肠病、药物诱发、原发性或继发性消化不良等。一般来说,根据腹泻时间的长短,两周以内的腹泻称为急性腹泻,超过两周的腹泻称为持续性腹泻。两种病的病因和医生的治疗原则不同。
面对一个拉肚子的宝宝,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一、家长要及时将宝宝的大便送检:最好在家里准备一个马桶箱,医院常规的实验室大便检测。最好不要把大便刮在纸尿裤上,最好在取大便后半小时内送检。为了及时有效,家长可以选择医院进行检测。
二、抗生素的使用:如果大便检查可见白细胞,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最好使用抗生素。如果三次大便常规检查均为阴性,则应停药。不要过早停药。当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时,或病情反复时,应及时做大便培养,了解细菌的种类及其是否有耐药性。如果大便检查无白细胞,且多为病毒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可暂时服用妈咪爱、思密达等口服药物支持治疗,不使用抗生素。
三、急性腹泻,最严重的情况是脱水和电解质酸碱失衡。如果宝宝的大便中含有大量水分并伴有腹泻,或者伴有呕吐和进食不良,很容易并发脱水和电解质酸碱失衡。这个医院。轻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补液盐,重者需静脉输液。否则,可能会出现休克和肾衰竭。当宝宝出现以下症状时,说明脱水:①嘴唇和皮肤干燥,失去弹性。②尿量减少,甚至无尿。(3)干嚎,哭的时候眼泪流不出来。(4)眼窝凹陷和烟囱凹陷(一岁半以下的孩子严重脱水会出现烟囱凹陷)。
第四,有时急性肠炎后,宝宝的肠道黏膜受损,会引起暂时性的乳糖不耐受,导致长期腹泻。此时应及时更换专用腹泻奶粉,否则腹泻难以改善。
腹泻的宝宝如何合理喂养?
一、腹泻患儿原则上不提倡禁食,应继续喂养,但也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比如经常呕吐的孩子,暂时不要吃东西,用静脉输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一旦病情好转,孩子有了食欲,就可以尽快恢复喂养。
第二,腹泻期间,饮食要适应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一般可以参考孩子的食欲和腹泻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婴儿可以先给1/2稀释奶,逐渐增加到全脂奶。平时吃固体或半固体食物的孩子,可以从粥和米粉开始。并且逐渐换成较粗的饮食,食量也可以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腹泻的孩子开始进食后,即使粪便量增加,也仍然可以通过补液和补充流失,只要有食欲就可以继续喂养。如果腹泻明显加重并引起严重脱水和腹胀,应立即减少饮食。
第三,尽快恢复充足均衡的饮食,防止长期半饥饿。肠道感染,如急性细菌性痢疾,如果感染能被抗菌药物迅速控制,一般可在2~3天恢复正常饮食。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后肠壁充血水肿,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不能被吸收和排泄所致。即使2-3天后粪便仍稀,一般也要在5-7天内恢复正常饮食。
第四,在对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患者的治疗中,关键是改善病儿的营养状况,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