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消毒机助力抗击新冠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14亿中国人的心,一场没有硝烟的抗击疫情人民战争已经在神州大地上打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克服现有条件和困难,组织相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原有多功能ZHI保机的基础上,通过升级改造,研制出一款适用于车站、医院、学校、银行、餐厅、厨房、酒店、公共卫生间等人流量大公共场合消毒的环境消毒机,对空气中传播的病毒、细菌有极强的灭活作用,并能够迅速、有效地去除各种异味。

目前应用情况

医疗机构

该设备已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医院、医院、医院、北医院及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进行了应用。

中心已与武汉6家医院联系捐赠20台环境消毒机,今天已分医院、武昌区医院、医院各2台。医院医院分别2台,医院准备了10台。

工作单位及食堂

该设备已在港澳台办公室职工食堂、北京市第八中学教学楼、食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职工食堂、北京市农科大厦大厅等场所投入使用。

应用效果检测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对使用环境消毒剂的效果进行了检测,低浓度臭氧杀毒条件下,前后检测到全病毒数量由16减少到1;高浓度臭氧杀毒条件下,前后全病毒数量由90减少为0,消毒效果显著。

作用原理

新型冠状病毒致病力强、传染性高,空气飞沫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法国医学博士GérardV.Sunnen()在《MERS,SARS,andemergingCoronaviruses:theoreticalconsiderationsandaproposalforcriticalcareparenteraloxygen/ozonetherapy》中指出,病毒的包膜脂蛋白和糖蛋白分子中双键易受臭氧的氧化而使分子结构被破坏,包膜破裂,病毒被剥夺了外壳,无法维持或自我复制,建议将臭氧技术应用于医疗环境的净化。东京经济大学教授、云河都市研究院院长周牧之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提出,臭氧或许可以成为新冠病毒克星的。臭氧不仅在自然界是病毒的克星,百年来人类利用它的强氧化性,将其广泛地运用在消毒、灭菌、除臭、解毒、保鲜、漂白等领域。日本研究证明,只要暴露时间够长,低浓度的臭氧也具有足够的杀菌灭毒能力。

臭氧的特性

臭氧有以下有三大特性:

一是全覆盖性。由臭氧发生器或静电空气净化机产生的臭氧,可渗透到环境中的每个角落,能够克服紫外线杀菌只能直来直去,存在消毒死角的问题。

二是高洁性。臭氧的杀菌原理是氧化细菌和病毒,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相反,目前广泛使用的化学消毒剂不仅对人体本身有害,还造成有害残留物的二次污染。在现今的疫情对应中,消毒水的滥用问题已经相当严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是方便性。臭氧生成原理简单,生产臭氧装置的技术难度并不高。而且设备可大可小,既可以适应于单个房间,也可以适应大型公共空间,还可以简单地安置在公交车、高铁、船舶、飞机等公共交通上。

臭氧的安全性

人们对臭氧的感知浓度仅是0.02~0.04ppm,与安全浓度还有一定间隔。在室内利用臭氧净化空气,闻到臭氧味时基本上已达到消毒的作用。大约在0.02ppm时就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雷雨之后空气中的清爽感就是由于雷电产生的大量臭氧和负离子的原因。一些科学家断定,若自然界没有臭氧,人类会遭受很多额外的灾害,所以对臭氧的评价是“天赐的净化剂”。从臭氧的“发现”至今世界上无一例因臭氧中毒死亡事故发生。

国家卫生部规定的臭氧安全浓度为0.1ppm,工业卫生标准为0.15ppm,劳动保护部门规定在安全浓度下允许工作不超过10小时。然而,人们能闻到的臭氧浓度一般为0.02ppm,离安全浓度还相差甚远。由于臭氧有强烈刺激性,人们在感到不适时早已避开,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中毒现象。

相关认证及荣誉

中心自年开始研制了一款用于农业温室大棚病害防治及畜禽养殖舍除臭防疫的多功能ZHI保机,可根据需要连续释放可控浓度的臭氧,起到物理消毒的作用。该设备目前已经通过CQCRoHS认证和具有MA/CNAS资质的中国家用电器检验所检测,获得了“中关村国际前沿创新科技大赛奖”奖项,并入选“第三届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十项主推重点技术成果,正在申请第一批在防疫抗疫中急需的前沿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应用项目,为抗击疫情奉献中心的力量。

获得了“中关村国际前沿创新科技大赛奖”荣誉证书

入选了“第三届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十项主推重点技术成果

具有MA/CNAS资质的中国家用电器检验所检测

ROHS认证试验报告

单位介绍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家计划、国家发改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中心围绕农业智能装备通讯标准规范、关键技术产品、系统集成三个环节,进行学科交叉研究和技术创新,在农业智能装备理论方法研究、重要产品开发和技术平台构建上实现了重要突破,形成了农田信息采集、农业精准监测、农业自动控制、智能农机具、田间作业导航五大类、50多个产品,打造了面向大田作物、设施农业、节水灌溉的绿水技术产品品牌。

联系人:乔晓军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voc.com/xdjzdby/11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