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水处理厂发生多起中毒事故,致人死亡

福州市连坂污水处理厂发生事故,2名工人不幸身亡年4月20日,福州市连坂污水处理厂厂外管网在进行污水井下刷防腐漆作业时,发生了一起疑似中毒事件,导致2名工人晕倒。尽管紧急进行了抢救,但遗憾的是,两人最终因抢救无效而离世。这一事故引起了福建应急管理厅的高度重视,并发布了相关的事故警示通报。

污水处理有限空间事故频发

去年底,中国应急管理部揭露了5起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重大事故,其中全为污水处理相关。以下是两起典型案例:

四川成都市邑丰食品有限公司“3”中毒事故年6月3日,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邑丰食品有限公司在准备抽排污水处理站污水时,发生了一起致6人死亡的中毒事故。事故起因是,三名员工在接触氧化间进行抽排准备时,因吸入硫化氢等有毒气体而中毒,随后坠入曝气池,三名施救人员在不了解情况且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入池,导致伤亡扩大。

河南济源市南方制革有限公司“2”中毒事故同样在年8月2日,河南省济源市南方制革有限公司在维修污水处理站时,也发生了一起致3人死亡的中毒事故。此次事故中,两名员工在未关闭曝气机且未佩戴氧气呼吸装备的情况下进入生化池,因吸入硫化氢等有毒气体而中毒倒地,一名施救人员在查看时也未能幸免。

这两起事故均暴露出企业在有限空间作业管理上的严重不足,包括未建立完善的管理台账和作业审批制度、未进行充分的安全风险辨识、未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以及现场缺乏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等。同时,作业人员也未能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导致事故频频发生。河北保定市延旗羽绒加工厂“”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年9月日,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延旗羽绒加工厂在检查污泥池潜水泵时,发生了一起较大的中毒和窒息事故,导致6人死亡。事故原因是,一名工人进入浮渣池检修污泥潜水泵时,因吸入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而中毒窒息,随后5名施救人员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主要教训包括:延旗羽绒加工厂未制定有限空间应急救援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也未组织应急演练。在有限空间作业前,未对风险进行充分辨识,未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措施。此外,作业人员未遵循“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违规进行作业。

广东东莞市双洲纸业有限公司“5”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

年2月5日,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吴家涌村双洲纸业有限公司在清理污水调节池时发生了一起气体中毒事故,造成7人死亡、2人受伤。事故起因是污水处理班组人员进入污水调节池内清淤时,因吸入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而中毒窒息,施救人员也未能幸免。

主要问题包括:双洲纸业公司未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和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此外,作业人员也未接受专项安全培训,未佩戴符合行业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违反了“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浙江绍兴市爱利斯染整有限公司“”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

年6月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浙江爱利斯染整有限公司在清理污水收集池时发生了一起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导致3人死亡。事故原因是,作业人员在未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的情况下,违规进入污水收集池内作业,且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发生原因:浙江绍兴市爱利斯染整有限公司的三名员工,在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擅自进入污水收集池进行清理作业。由于吸入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这三人不幸中毒窒息。

主要教训:事故揭示出爱利斯公司在有限空间作业管理上存在严重不足。公司未能对作业场所进行充分辨识,未在污水收集池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同时,公司也未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审批制度,未向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此外,爱利斯公司还缺乏对员工的有限空间安全教育,导致员工未能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污水处理有限空间作业准则

污水处理过程中,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为避免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和落实安全措施。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准则和守则:

污水处理作业“十不准”

*员工必须经过培训并熟悉污水处理工艺和安全风险。*严禁酒后或夜间单独进入污水处理区域。*打开污水池口上锁的盖子必须经过审批。*下池作业前,必须经过作业审批、通风和检测,佩戴防毒面罩或空气呼吸器,并有人员监护。*现场必须配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毒面罩、安全绳、气体检测仪等应急救援器材。*冲洗、巡检或打捞污水池时,必须佩戴便携式有毒气体报警仪和防毒面罩。*严禁违反污水处理工艺,擅自加入酸性废水、药剂或物料。*使用危险废物处理后的药剂或冲洗药剂时必须谨慎。*硫化氢等气体监测报警后,应立即撤离,并佩戴隔绝式防毒面罩或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救援人员必须佩戴相应的防毒面罩或呼吸器才能进行救援。

污水处理中作业守则

*对从事有毒或窒息危险作业的员工,必须进行防毒急救安全知识教育。*进入受限空间前,必须对环境进行分析,确保氧含量、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都在安全范围内。*在有毒场所工作时,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具,并有人员监护。进行高风险作业时,应遵循“2人同行,人作业人监护”的原则。

在进入缺氧或有毒气体设备内进行作业时,必须确保工艺处理得当,通过吹扫、蒸煮、置换等方式使受限空间合格。同时,与作业点相连且可能存在可燃可爆、有毒有害物料的管线、阀门需加盲板隔离,严禁仅靠关闭阀门来替代安装盲板。盲板位置应明确标识。

要深刻认识到氮气等单纯窒息性气体的潜在危害。

针对有毒或窒息危险的岗位,应制定详尽的应急救援预案,并配备相应的防护器具。预案内容应涵盖作业人员面临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同时现场应配备救生设施。作业人员需熟知应急预案的每一个细节。此外,受限空间作业现场还需配备一定数量的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如空气呼吸器、供风式防护面具和救生绳等,且出入口应保持畅通无阻,以便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定期对有毒、有害场所的有毒介质浓度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在作业过程中,为保证空气流通和人员呼吸需求,可采取自然通风或必要时强制通风的措施,但严禁向内充氧气。同时,进入受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应轮换作业或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

各类有毒物品和防毒器具需由专人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涉及和检测毒害物质的设备、仪器也要定期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建立健全有毒有害物质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对于长期无法达到规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应立即停止作业;对于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或曾发生中毒的作业场所,应作为重点隐患点进行整改或监控。

中毒窒息时的逃生与急救

自救在可能或已发生有毒气体泄漏的作业场所,若出现头晕、头疼、恶心、无力等症状,应立即意识到可能发生中毒,此时应憋住气,迅速逆风逃离危险区域。如遇风向与火源、毒源方向相同时,应向侧面方向逃生;若在高处且无围栏,应迅速抓住稳固物体或趴倒在上风侧以避免坠落;如有条件,应迅速启用报警设施并用水浸湿可利用的衣服、毛巾等捂住口鼻以减少有毒气体吸入。

互救在中毒窒息事故中,互救同样至关重要。救援人员需佩戴相应的防护器具进入现场进行救援工作,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也要全力救助被困人员。救援人员首要任务是探明中毒者所处的环境,并选择适当的防毒面具进行防护。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流通的地方。救援人员应沿着上风和上坡方向接近事故现场,并避免盲目行动。

急救措施在面临有人中毒或窒息的紧急状况时,现场领导应承担起指挥责任,确保抢救人员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进入受限空间。同时,至少应有一名救援人员在外部担任联络工作,以确保信息的畅通。在事故发生后,抢救工作必须迅速且冷静地展开,任何盲目行动都可能导致伤亡扩大。受害者脱离危险区域后,应立即采取简单有效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等,以保障其生命安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voc.com/xdjzdzz/15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