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联合石碑坪镇卫生院,接力成功抢救一名因药物中毒致生命垂危的患者。导致该患者中毒休克的罪魁祸首是其自制的药酒。
2月11日傍晚,石碑坪镇卫生院接到呼救电话后迅速出诊。到达现场时,医务人员看到患者处于深昏迷状态,血压、氧合监测不到,脉搏微弱,病情危重,出诊医务人员立即予患者吸氧通气、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处理,医院下派到该卫生院的急诊医学专家杨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中毒休克的男子被送往医院东院抢救
救护车载着患者很快到达石碑坪镇卫生院。在杨俊医师的带领下,石碑坪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及时予患者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球囊通气,并运用血管活性药物抗休克处理。经上述积极抢救后,患者暂时渡过鬼门关,但其昏迷、休克的原因不明。
考虑到该卫生院条件有限,杨俊医师将患医院急诊科领导汇报,科室领导立即部署抢救准备工作,并指示石碑坪镇卫生院将患者紧急送往该院东院急诊科。医院东院后,急诊科的医务人员在罗毅主任的带领下立即投入抢救。经抢救,患者生命征进一步趋于平稳。
得知男子喝了自制药酒,医生考虑其为乌头碱中毒
急诊医学处理危重患者的原则是“先开枪后瞄准”:“先开枪”,就是积极抢救,使患者脱离鬼门关;“后瞄准”,是指在患者平稳基础上积极寻因,力求达到针对性治疗。
据患者的家属介绍,患者43岁,平时独居(无配偶及小孩),无基础性疾病,午觉后出现昏迷不醒。医学检查除了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就没有任何特征性提示。急诊专家团队反复询问,最终得知,患者平日嗜酒,午睡前喝了自行泡制的药酒。获得这一重要病史后,医院急诊专家团队果断考虑患者为乌头碱中毒,立即按乌头碱中毒治疗原则施治。
由于诊断明确,治疗方案合理,中毒男子获救
由于诊断明确,治疗方案合理,医务人员成功地将患者拉出了鬼门关。据了解,2月12日上午,患者意识恢复,当日下午成功脱机拔管,并能正常进食、下床活动。经过观察及对症处理,2月14日患者康复出院。
患者称,11日,他喝了少量自制的药酒后乏力心悸,后来就昏迷了。泡酒的药物是他人向其介绍的,具体是何种药物他也不清楚。根据患者的描述,医务人员判断其使用了附子药材的可能性比较大。
医院急诊专家团队提醒市民,广西是风湿病高发区,民间常用自泡药酒祛风湿,常在药酒里加入祛风湿中草药,但是这类药物常含有毒性(乌头碱),在临床上使用时,均经过严格泡制去毒后使用,而且口服剂量有严格要求,因为食用过量引起乌头碱中毒。
不少人喜欢自制药酒祛风湿
记者了解到,乌头碱是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分,它会使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周围神经及心肌细胞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舌及四肢麻木,全身紧束感等,严重会引起恶性心律失常、休克,如抢救不及时会导致死亡。医生提醒,市民泡制药酒最好先咨询专业医务人员,以免出现类似的危急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