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资料来源:
1.张华,李伟,欧阳克强.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王林,李思豪.二甲双胍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3.陈明,王盈盈.二甲双胍的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
53岁的福建人李大哥,是一名饭店的厨师,从业多年技术已经算得上是炉火纯青了。而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油大不坏菜。平日里在家做饭也谨遵这条准则,妻子总是忍不住呵斥他,平常人家能吃半年的油到他们家可能不出三个月就被用光了。
在这样的饮食结构下,李大哥一家人挑不出一个瘦子,尤其是李大哥,的身高体重将近,看起来像个正方体。大家都劝他减减肥,不然到老了有他好受的。可是李大哥全然不当回事,总是说自己没事。
年4月,李大哥下班回家后给自己炖了一锅酱猪蹄,香味直冲天灵盖,大快朵颐后准备洗漱睡觉。但就在起身时,突然觉得眼前事物好像被蒙上了一层白雾一样,脚步变得有些虚浮,仿佛踩在了棉花上,当时就跌坐在了沙发上,巨大的声响吸引了熟睡妻子的注意。
“你这是在干嘛呢,大晚上的别把孩子吵醒了。”睡眼惺忪,只看见李大哥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全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妻子只是叮嘱他动静小点。妻子的这话很快就让他回过神来,那些症状也跟着消失了,之后照例洗漱睡觉,并未见其他异常。
几天后,李大哥发现自己经常会出现头晕的情况,有时候感觉心脏好像要跳出来一样,以前从来不曾注意的心跳声有时候竟然变得清晰可闻,跟人说话时也不自觉的大口喘气,呼吸都跟着费劲。
此刻,他突然意识到可能是肥胖引起的疾病,连续不断地身体异常让他下定决心减肥。回家跟妻子一合计,医院做个全身体检,健康减肥。隔天一早,医院的体检健康中心。
李大哥在血糖测量环节就出现了问题,其中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8.5mmol/L,参考标准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14.2mmol/L,参考标准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9.3%,参考标准6.5%;各项数据都显示其血糖控制情况不佳。
来到医生的诊室后,李大哥出示了自己血糖检测的结果。医生看后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最终被这诊断为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它的特征是高血糖持续时间长,与胰岛素抵抗和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这种病不同于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胰岛β细胞遭到自身免疫破坏,不能生产足够的胰岛素。
而2型糖尿病则主要与生活方式有关,如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过度体重或肥胖以及遗传因素等。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身体多个系统受损,如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威胁人的生活质量与寿命。
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医生决定让他通过口服降糖药的方式降低血糖,在降糖药物的选择上,为他开了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处方药物,以其降糖效果好、价格低廉、安全性高等特点被广泛使用。该药物主要通过降低肝脏的糖分产出、增强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及轻微抑制肠道对糖份的吸收来发挥作用,从而帮助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不会引起体重增加,这是它相比其他一些糖尿病药物的一个重要优势,同时也被研究证明可能对心血管疾病有保护作用。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二甲双胍的潜在功效不断被挖掘。除了作为糖尿病的首选治疗药物外,它还显示出可能对抗衰老、减少癌症风险以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方面的积极效果。
尽管二甲双胍的副作用相对较少,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消化系统反应,如恶心、腹泻等,通常这些症状会随着身体的适应而减轻或消失。然而,二甲双胍并非适合所有人群,特别是对于存在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由于二甲双胍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该药物可能增加发生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按照医生的指导,李大哥开始了定期服药,一日三餐一次不落。坚持两周后,出现了轻微的胃部不适感。为了查明原因,找到医生复诊。
了解到目前的情况,医生建议他减少服用剂量,等到症状稍有缓解后再逐渐回归到正常的用药量,借助这种方式帮助对抗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在这样的服药节奏下,很快异常消失,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半年后,医院复查。数据显示,患者的空腹血糖降至6.8mmol/L,餐后血糖降至8.4mmol/L,糖化血红蛋白降至7.0%,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
看到检查报告时,李大哥喜极而泣,找到医生说了不少感谢的话。医生也为他的变化感到高兴,不过也有个疑问需要李大哥的解答:“短时间恢复的这么好的患者在我这还真是不多见,都用了什么方法啊,我也好让我其他的患者们跟着学学。”
受到夸奖的李大哥十分不好意思,憨笑道:“也没什么值得学的,除了坚持用药外就是这三个习惯了。”
最低0.32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