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什么戴口罩有用吗

1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广东省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全文如下:1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我省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患者为66岁男性,现居深圳,年12月29日赴武汉探亲,年1月3日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1月4日返深后就诊,1月11医院隔离治疗。经省、市疾控中心采用优化后的检测试剂盒检测,呈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1月18日,标本送至中国疾控中心进行病毒核酸复核检测,结果为阳性。1月19日,经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领导小组下设的诊断组专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内容,对该病例进行评估确认,专家组一致同意将该病例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现患者病情稳定。我省已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随访。当前,我省正全力救治患者,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加强密切接触者跟踪管理,强化发热门诊预检分诊,规范开展对可疑病例的监测、筛查、诊断治疗和处置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环境整治,做好农贸市场管理,取缔违法售卖野生动物行为,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专家研判认为,当前疫情仍可防可控。专家提醒,目前正处于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市民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注意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和空气流通,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或人流密集的公众场合活动,如有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请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昨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声明称,积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研判认为,当前疫情仍可防可控。但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来源尚未找到,疫情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掌握,病毒变异仍需严密监控。冠状病毒可能的传播途径有哪些?通过咳嗽或打喷嚏在空气传播;与病人的密切接触;触摸被污染的物体表面,然后用脏手触碰嘴巴、鼻子或眼睛。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出现什么症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市民如何预防感染冠状病毒呢?就医的整个过程中,请务必做好以下措施:★出门就医前:佩戴好口罩,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温馨提示:医用外科口罩从外到内为:阻水层(颜色较深)、过滤层、吸湿层(颜色较浅),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要记住颜色较浅的吸湿层朝内,颜色较深的阻水层朝外,不可戴反;口罩要定期更换,一次性使用,一般不超过4小时。★就诊中:注意咳嗽礼仪,文明就医。在医院或社区卫生院等门诊就医时最好全程佩戴好口罩,如果脱口罩咳嗽或打喷嚏要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痰液也要用纸巾包好,用过的纸巾要丢弃至垃圾桶,并清洁双手,戴好口罩。保持手部卫生多用肥皂和清水清洗双手,揉搓20秒以上。也可以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清洁双手。★就诊时:配合医生提供信息。主动告知医生发病前14天内的这些信息:发病前两周内是否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是否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就诊后:听从医嘱安排进行治疗。提醒家人或密切接触的朋友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应尽快就医。科学就医,护人护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热点问题1.目前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形势如何?据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截至1月19日22时,武汉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例,已治愈出院25例,死亡3例。目前仍在院治疗例,其中轻症例、重症35例、危重症9例,均在武汉市定点医疗机构接受隔离治疗。累计追踪密切接触者人,已解除医学观察人,尚在接受医学观察90人,密切接触者中,没有发现相关病例。关于最新疫情进展,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voc.com/xdjzdzl/159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