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好文百里挑一#
有些人,遇到感冒、发烧、腹痛等问题时,往往不愿就医,通常会自行服药,尤其喜欢服用抗生素,以为这样做,会抗炎杀菌,促进康复。但是,如此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法治愈疾病,而且,还会导致不良反应,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就是常见的现象。那么,服用抗生素,为何会导致腹泻呢?如何进行预防呢?咱们现在就来解释相关的要点。
目前已知,能够引起腹泻的药物,超过种,而抗生素占其中的25%。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引起腹泻的概率,大约为5%至25%,而且,发生率正在逐年增多。这种发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后的腹泻,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英文简称是ADD。ADD,通常发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后的2个月以内,或者住院72小时之后,但是,其中的1个特殊类型,由艰难梭菌引起的腹泻,在停用抗生素之后才会发生。
使用抗生素之后,引起腹泻,相关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这类腹泻,可以划分为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等2个类别。非感染性腹泻,症状不严重,主要是抗生素影响肠道功能、肠道微环境破坏影响吸收功能等因素所致。感染性腹泻,是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平衡紊乱,某些细菌大量增加,导致肠道菌群移位,以及肠道内外的双重感染,而艰难梭菌,是造成这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按照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单纯性腹泻、结肠炎、伪膜性结肠炎。单纯性腹泻,通常在使用抗生素之后的4到10天内发生,主要表现是频繁腹泻,每天的腹泻次数,3到5次,粪便不成形,或者呈现水样粪便。停用抗生素之后,腹泻症状会缓解,并且消失,因此,这种腹泻,多数情况下,不会伴随其他并发症,是自限性的,只要停用抗生素,腹泻就会得到控制。结肠炎的症状,较为严重,每天的腹泻次数更多,会达到10次,同时,粪便中会出现红细胞、白细胞,可能同时出现变形杆菌、假单胞菌等细菌感染。
伪膜性结肠炎,英文简称PMC,这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症状更加严重,每天腹泻次数可能达到10至20次,粪便中会出现漂浮的伪膜,同时,还会伴随发烧、腹痛、低血压、脱水、电解质紊乱、败血症等情况。如果发生中毒性巨结肠,会出现高烧、恶心、呕吐、肠鸣音减弱、胃肠功能衰竭,甚至发生肠穿孔。伪膜性结肠炎,需要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因为,目前的研究发现,除了万古霉素以外,几乎所有对抗细菌的药物,均可能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因此,发生伪膜性结肠炎之后,需要停用抗生素,同时,根据艰难梭菌的培养结果,应用万古霉素或甲硝唑。
由于肠道菌群失调,是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此,恢复肠道菌群的正常状态,是预防和治疗ADD的关键措施,而使用布拉氏酵母菌、鼠李糖乳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是有效的措施。因为,这些益生菌能够改善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减少有害病原菌在小肠黏膜和肠道上皮粘附。对于复杂或难治的艰难梭菌感染,可以考虑粪便移植治疗。需要提醒,部分益生菌,含有牛奶或乳酸菌,或者麸质蛋白,对牛奶过敏,或者乳糜泻患者,应该谨慎使用这类益生菌,以免导致过敏或症状加重。
有些喜欢旅行的人,会随身携带抗生素,以便应对旅行性腹泻。其实,这是错误的选择。旅行性腹泻,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土水不服,并不是细菌感染所致。轻度或中度的旅行性腹泻,症状轻微时,主要对策是防止脱水,不宜服用药物。而且,研究发现,许多旅行者,从卫生状况较差的地区返回之后,会发生肠道致病菌定植,并且,可能造成接触者之间的传播。这类情况,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发生细菌定植的概率更高。因此,旅行途中,如果发生腹泻,但是,没有出现高烧、血便、严重脱水等情况时,可以服用止泻药、同时大量饮水,不宜服用抗生素。如果腹泻无法缓解或者严重脱水,应该及时就医。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