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游泳池是人们经常使用和放松娱乐的场所。按照其使用用途可分为比赛游泳池、训练游泳池、跳水游泳池和儿童游泳池等。游泳池的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且需包含完善的循环水净化处理流程,达到我国水质卫生标准。
二.设计依据
1.《建筑给排水手册》
2.《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3.《人工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
4.《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
5.《游泳池施工技术规范》
根据以上规范,游泳池池水水质要求如下:
项目标准
水温(22-26)℃
PH值6.5-8.5
浑浊度≤5(NTU)
尿素≤3.5mg/L
游离性余氯≤(0.3-0.5)mg/L
细菌总数≤个/mL
大肠菌数≤18个/L
三.循环水净化处理流程
采用当今世界先进的水拟定工艺为典型的游泳池循环水处理工艺,其目的主要是去除水中悬浮杂质,消毒灭菌,满足卫生要求。正常循环时,游泳池水通过回水管流入均衡水池,在均衡水池后循环泵吸水管上加入絮凝剂,以便通过水泵时能充分与水混合;池水经过毛发过滤器截留较大颗粒固体杂质、毛发、纤维等,以保护水泵和砂缸过滤层不被破坏;出水经循环水泵进入高速过滤砂缸进行微絮凝过滤;然后经过臭氧消毒,换热器换热,使水温达到相应要求。此时加入消毒剂,以杀灭水中细菌,保持一定的余氯量,再经过PH检测调整后循环至游泳池。
游泳池采用循环净化给水系统,循池水循环方式可采用逆流式循环方式、顺流式循环方式或者混流式循环方式。由于逆流式初投资较小,且系统运行维护较简单,此次休闲泳池池水选用逆流式循环方式,即循环水由池底给水口进水,通过池壁或者池边溢流回水槽回水进行循环。
沙缸过滤原理
砂缸里一般放置一定规模的石英砂,正常过滤时,水是从砂的上层进入,通过中间“八爪鱼”回流回水口进入泳池,当水从上流经滤层时,水中部分的固体悬浮物质进入上层滤料形成的微小空眼受到吸附和机械阻留作用被滤料的表面层所截留,同时,这些被截留的悬浮物之间又发生重叠和架桥作用,就好象在滤层表面形成一层薄膜,继续过滤着水中的悬浮物质,这就是所谓滤料表面层的薄膜过滤。此外,由于砂粒彼此之间紧密地排列,水中的悬浮物颗粒流经沙层中那些弯弯曲曲的孔道时,就会有更多的机会与时间与滤料表面相互碰撞和接触,于是,水中的悬浮物在砂层的颗粒表面与絮凝体相互粘合而发生接触混凝过程。
2.设备选型?
毛发过滤器
主要功能是去处20微米以上的悬浮物,降低池水浊度。过滤器宜采用压力过滤器。压力过滤器罐体可采用碳钢、不锈钢、玻璃钢等材质。压力过滤器宜优先选用立式罐体。其中,过滤筒(网)的面积,应为连接管截面积的1.5~2.0倍;过滤筒(网)的孔径宜采用3mm;过滤筒(网)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过滤器以意大利艾克牌最为出名,本土品牌有蓝灵水族、意万仕等。
选择过滤器型号时,主要根据循环流量和循环次数确定过滤器的流量;再根据过滤速度(过滤速度见下表),再计算出过滤面积;每个游泳池过滤器数量至少2台。
滤料名称过滤速度(m/h)
单层石英砂8-15
双层滤料14-18
聚苯乙烯塑料珠20-25
循环水泵
循环水泵是循环系统的原动力,要求工作可靠,能长时间连续运转,
流量随压力变化小。推荐采用美国或欧洲产游泳池专用水泵。扬程应根据管道长短和走向调整,流量应大于池水循环水量。循环泵应该采用防腐材料,配套全封闭防水马达,保证能长时间稳定并安静地运行。宜设置备用水泵。水泵吸水管流速宜采用1.0~1.5m/s,水泵出水管流速宜采用1.5-2.5m/s?
消毒及水质平衡系统
a)消毒系统
池水消毒采用臭氧发生器消毒系统,包括:水射器,和加压泵,臭氧和水在混合器里混合,由加压泵和水射器带到反应罐里反应,最后到吸附罐吸附剩余臭氧。
b)PH平衡系统
水的酸碱平衡对消毒剂的功效,水的腐蚀性,和刺激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建议每个系统都应配备一套调节池水酸碱度的系统来测定池水的酸碱度并使其保持在最佳值。
c)水质监控仪
作为全自动消毒和酸碱平衡系统的控制核心,水质监控仪负责连续测水的余氯量和酸碱度,并控制消毒系统和PH平衡系统的工作,以保证池水的水质始终在设定的范围内。池中的残余氯应为≤5mg/L(符合WHO饮用水标准),建议在整个池中保持余氯为1mg/L。
?
加热器
(1)加热器的数量应按2台或2台以上设备同时使用选定。
(2)选用板式换热器时,宜采用循环水全流量加热方式,如为分流量
加热方式,要设置冷、热水压力平衡装置。
(3)每台加热装置及换热设备,均应配备可调式温度自动控制阀。温控装置的可调范围宜为±1℃。
(4)加热器宜选用碳钢衬铜或不锈钢等耐腐蚀材质的设备。
?
加药装置
游泳池循环水在进入净化设备之前,应向循环水中投加下列药剂:
混凝剂:宜采用铝盐,设计投加量采用5~10mg/L;
PH值调整剂:采用纯碱或碳酸盐类,设计投加量采用3~5mg/L;
除藻剂:采用硫酸铜,设计投加量不大于1mg/L。
各种药剂应分别设溶药池、溶液池、定量投加装置和计量装置;
溶药池、溶液池、投加装置、计量仪表和管道,均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管材
(1)管沟或管廊内敷设时,选用ABS塑料管、给水塑料管及相应材质的管材和阀门。工作压力宜为1.0MPa。
(2)埋地敷设时,选用衬塑钢管或内壁涂无毒环氧树脂钢管,以及相应的管件和阀门,管外壁应根据土壤性质采用相应防腐处理。其管道的工作压力宜为1.0MPa。
(3)加药管选用聚乙烯塑料管。加药泵吸药液管宜选用透明聚乙烯塑料管。
(4)氯气管、臭氧管,应采用紫铜管。
(5)逆流循环方式的配水管埋入池底垫层时,应选用膨胀量小,不使池底表面因管道伸缩发生裂缝的管材,工作压力宜为1.0MPa
附属配件
(1)给水口
①池底式可调给水口接管管径为40—50mm;
②侧壁式可调给水口接管管径为70-80mm;
③给水口出流量调节范围,设计提出要求,供货商给予实现;
④给水口材质常为ABS塑料、不锈钢及铜。
⑤给水口格栅孔隙不应大于8mm,格栅空隙流速不宜大于lm/S。
(2)回水口
①回水口设置数量应根据回水量按池底回水口格栅空隙流速不大于0.2m/s计算得出,
②回水口孔隙宽度成人为10mm、儿童为8mms回水口材质同给水口;
③池底回水口应优先选用侧接管型,以减小垫层或沟槽深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