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中岚山,真愈觉娇妍京都岚山的周恩来总

京都是日本的第一旅游名城,而岚山,又有“京都第一名胜”之称。每次去京都,如时间允许,我定会去岚山,而去岚山,必去拜谒那里的周恩来总理诗碑。但唯独有一次,与一群年轻人去岚山景区游玩,我动议去参观周恩来总理诗碑,却没有一个人响应。由于游览时间有限,又不好丢下他们自己独去,故,这次是个遗憾。

我不好评价现在年轻人的家国情怀,可能是时代不同的缘故吧,现在国人对美好生活的享受,不正是先辈们苦苦追寻、奋斗和期望的结果吗?

岚山位于京都市西北郊,山峦叠翠,树木遒劲茂密。大堰河从其脚下蜿蜒流淌,碧波荡漾。每当雨过天晴时,雾气蒸腾,缭绕于峰峦之间,“岚山”名字由此而来。这里四季皆美景,尤以春天淡红娇嫩、绽放如云的樱花和秋天艳丽如火、层林尽染的枫叶著名。夏季则树木青翠,冬天山峦如黛。渡月桥架在潺潺流淌的清澈的大堰河上,连接两岸,成为景区的中心和象征性景点。附近还有世界文化遗产天龙寺,以及常寂光寺、宝严院、二尊院等清幽寺庙。

从JR火车站出来,首先经过的是商业街。整条街干净、清爽,青瓦木窗木墙的酒肆茶楼、旅游商品店铺,古香古色,鳞次栉比。这里虽然游人如织、摩肩接踵,但是没有丝毫的喧嚣。商业街的一端是渡月桥的桥头,在此沿着河边有一条更加安静的街道。街道的一边是带有庭院的酒楼、茶楼,另一边是倒映着岚山的碧绿的河水,水上偶有小船悠哉游过。走在街上,顿觉幽静出尘,诗意盎然。

沿街前行三百米左右,右侧即是周恩来总理诗碑所在的龟山公园。公园的入口处,有一条不算窄的石路缓缓弯转而上,转了二、三个弯,在半山腰处,出现一块掩映于高大树丛中的静谧空地,周恩来总理诗碑即矗立于此。诗碑用褐色的质地坚硬的石材建造,横卧在一个用大小石块堆砌的圆台型石座上,略呈椭圆形。碑座和碑身通高约2米,碑石长约2米。诗碑面向岚山和大堰川水,碑的正面镌刻着廖承志书写的周恩来那首著名的《雨中岚山》诗文:

“雨中二次游岚山,

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

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

绕石照人。

潇潇雨,雾蒙浓;

一线阳光穿云出,

愈见姣妍。

人间的万象真理,

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

真愈觉姣妍。”

石碑的另一面镌刻着集资建造此碑的日本友好团体的名称。

这首诗是周总理去日本留学(年9月—年4月)回国前所做。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积贫积弱,任由包括日本在内的东、西洋列强宰割,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明治维新的成功已使许多中国人看到了一个闭关自守落后的日本如何成功地摆脱西方奴役,废除不平等条约,变成亚洲唯一的新兴的工业强国,日本成了中国的希望和榜样,于是许许多多有志中国青年纷纷留学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诸如陈天华、邹容、秋瑾、鲁迅、戴季陶、蒋百里、蒋介石、张群、阎锡山、王国维、廖仲恺、陈寅恪、廖承志、邓子恢、郁达夫、张闻天、陈独秀,李大钊等等,他们又将在日本学到的先进知识传播回中国。中国后来使用的很多词语其实是从日本输入的,如革命、科学、民主、干部、民法、诉讼、契约、责任、警察、和解、人气、资格、议会、年中无休……

周恩来就是这些有志青年中的一员。

年9月,19岁的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抱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赴日本留学,在这期间,他得知了俄罗斯的十月革命,并开始接触了社会主义学说,他的精神和思想都得到陶冶,信仰也发生重要转折。

在年3月,周恩来得知母校南开学校设置了大学部,便决意回国继续求学;4月,他离开东京来到京都,4月5日,和朋友小聚,然后一起冒着小雨畅游了京都西郊著名的风景区—岚山,其间,即兴吟出了《雨中岚山》、《风雨岚山》、《游日本京都园山公园》等三首诗,第二天又写了一首《四次游园山公园》。结合之前周恩来写的那首“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我们更能体会出作者在这首《雨中岚山》中所抒发的情怀:当年义无反顾地东渡日本,是为了寻求拯救濒临绝境的中国的真理;经过近二年的苦苦寻觅,终于发现了一丝救国的曙光,即“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

之后周恩来从京都到了神户,登上航船,在一九一九年四月,中国五四运动的前夕,告别了樱花盛开的日本,回到生他养他的亲爱而又充满苦难的祖国。回到天津后,随即义无返顾地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之中。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起,周恩来一直位居中国共产党最高层,一次次力挽狂澜,引领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艘航船,劈波斩浪、奋勇向前。

周恩来为中日两国邦将正常化立下了不朽功勋。他利用其高超的智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推动中日两国终于在年9月实现了战后的邦交正常化。年8月,两国又签署了《和平友好条约》。

年9月,为了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署、表达京都人世世代代友好的心愿,日中友好团体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京都总局率先发起在这渊源深远之地筹建周恩来诗碑的倡议,以纪念他为日中友好事业呕心沥血的伟绩。后由京都各日中友好团体和知名人士成立了“周恩来诗碑筹建委员会”,自发集资建造了诗碑。应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京都总局会长吉村孙三郎要求,时任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书写碑文。诗碑建成后,年4月16日,邓颖超借访问日本之际亲赴京都,为诗碑落成揭幕。

岁月荏苒,沧海横流,《雨中岚山》抒怀问世整整六十年后,它永远地刻在了当年的诞生地。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伫立在诗碑旁,百感交集,思绪被拉回了二千年的中日交往史:东汉初期,日本列岛上有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其中一个较大的部落国王遣使朝觐汉朝皇帝,光武帝赐予该国国王“汉委奴国王”金印;三国时,日本列岛上的一个较强大的邪马台国遣使来中国朝贡,曹魏王赐予该国女国王卑弥呼金印;之后日本派遣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中华的文化、科技、艺术、政治制度;鉴真东渡,弘扬佛法,更是促进了中国先进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对中华先进文化的学习,使日本摆脱了蒙昧落后的状态,日本至今仍是除中国之外唯一使用汉字的国家。但是,到了近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变成了世界强国,便回过头来欺凌曾经的老师,入侵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国的仁人志士又转过身去向日本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制度;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第一个访问的国家就是日本,希望能得到日本的帮助,日本在当时也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理念方方面面给与了中国巨大的支持。

二千年的交往史,中日二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互相取长补短,有苦难,也有蜜月。周恩来总理诗碑,就是其中的见证。京都是中国传统建筑、服饰和礼仪保存最好的城市;周恩来是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于一身的第一人。总理的诗碑,掩映于日本千年古都京都的青山绿水之间,清新馥郁、桂兰幽香,如同岚山的雨后雾气,袅袅不绝,“真愈觉姣妍”。

荣跃武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癫疯有效方法
白癫疯有效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voc.com/xdjzdzd/91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