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 )
A.稀有气体B.二氧化硫C.-氧化碳D.可吸人颗粒物
2.下列有关物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汽油易挥发B.高梁能酿酒C.铁熔点为℃D.铝导电性好
3.焊接金属时,能用作保护气的一组气体是( )
A.H2、COB.N2、O2C.N2.ArD.CO2、CO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5.如图呈现的是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D.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1
6.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7.观察下图,下列叙述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碳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②以上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都相同③金刚石、石墨、C60结构不同,它们完全燃烧的产物也不同④石墨与金刚石结构不同,但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
8.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9.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法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10.为探究气体X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称取2.0g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与足量气体X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经测定,生成物中含0.5g水和0.28g氮气.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X一定含氮和氢元素B.参加反应的X质量为0.82g
C.X一定不含氧和铜元素D.参加反应的X所含氢元素质量为0.06g
二、解答题11.在“宏观”、“微观”、“符号”三者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1)①FeO名称:__________;②Mg2+中2表示的意义:__________;③2Hg表示的意义:__________.(2)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3)酒精检测仪中的反应原理:C2H5OH+X+6H2SO═2Cr2(SO)3+2CO2↑+9H2O,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已知:甲+乙→丙+丁.①若反应物分别为单质和化合物,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②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1)控制A、B两侧试管中的实验同步进行,观察到A侧上端棉花处比B侧上端棉花处先变红.从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该现象:__________.
(2)若用热毛巾捂住A侧试管,观察到棉花处更快变红,原因是__________.
13.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以研究水的组成的反应为例:Ⅰ.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等让“易燃空气”(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得到水.Ⅱ,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在研究水的组成实验时,让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得到“易燃空气”.(1)I中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2)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3)I中反应的用途:__________.()Ⅱ中反应为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5)Ⅱ中反应的微观过程:水分子先分解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分别用化学符号填空),再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这一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水分子与生成的氧分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1.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A.收集雨水用于浇灌花木B.农业上用水漫灌农作物C.工业上冷却水循环使用D.用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2)可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物质是__________;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3)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A.步骤①②可除去难溶性杂质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C.步骤④中可用明矾作消毒剂D.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15.过量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但将其作为化工原料可造福人类.(1)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CO2.天然气主要成分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2)膜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二氧化硅(SiO2)能用于制造“C02分离膜”,CO2通过此膜后被氨水吸收(如图1所示),转化为可作氮肥的NHHCO3.①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②NHHCO3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3)C02形成的超临界C02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O3)(图2).①香兰素由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②由香兰素与乙醇混合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③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16.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择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编号);若用排空气法收集,应选择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填编号).(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移出导管,再__________,取出集气瓶后,瓶口__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放置于桌面.()实验改进: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可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现将一根绕成螺旋状的、表面已被氧化的铜丝组装成装置F(如图所示,已略去夹持装置).①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编号);a.制取更多氧气b.增大接触面c.没有影响②与装置B比较,改进后装置F的优点是__________.17.用如图装置探究相关问题:(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连接装置,关闭弹簧夹l、打开弹簧夹2.用酒精灯稍加热试管后,移去酒精灯,观察到现象: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取两套相同的装置,分别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白磷、红磷后,连接仪器,关闭所有弹簧夹,再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同一热水中,观察到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可得到结论:__________(3)试管中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撤去热水,仍关闭弹簧夹,待温度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2,可观察到的现象:让剩余白磷在水中继续燃烧的方法:__________()请用该装置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其他用品自选).你的猜想: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一种因素是__________.实验设计(要求:写出操作步骤,描述控制变量具体方案):__________.18.载人宇宙飞船内常用含氢氧化锂(LiOH)的过滤网吸收宇航员呼出的CO2,以净化空气.若载人宇宙飞船内每名宇航员平均每天呼出的CO2为L,则吸收一位宇航员每天呼出的C02需氢氧化锂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为2.0g?L-1;化学方程式:2LiOH+CO2═Li2CO3+H2O).
-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试卷的答案和解析1.答案:A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试题解析:A、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污染物;B、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是污染物;C、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是污染物;D、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是污染物;故选A.2.答案:B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试题解析:A、汽油易挥发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高梁能够酿酒,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C、铁熔点为℃属于物质的熔点,属于物理性质.D、铝导电性好,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B.3.答案: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可燃性,不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B、氧气具助燃性不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C、氮气、氩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金属焊接时的保护气;D、一氧化碳具可燃性,不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试题解析:A、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可燃性,不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A不正确;B、氧气具助燃性、氧化性,高温易和金属反应,不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B不正确;C、氮气、氩气化学性质稳定,很难和金属物质反应,常用作金属焊接时的保护气;故C正确;D、一氧化碳具可燃性,遇火会燃,不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D不正确;故选C..答案:D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正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加热液体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D、根据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试题解析:A、点燃酒精灯不能引燃,要用火柴点燃,故A正确;B、闻气体气味时,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故B错误;C、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故选:D.5.答案:D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1,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元素名称、符号,及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解答.试题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可知A、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个,其核外电子总数是11,故错误.B、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其单位是“1”一般不写出,故错误;C、可以根据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属于金属元素,或者直接观察“钠”带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D、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核内的质子数=原子序数=11,故正确.故选D.6.答案:D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试题解析:通二氧化碳,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通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④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选:D7.答案: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知碳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上边的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相似,根据石墨的导电性考虑物质组成的导电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金刚石和石墨的转化试题解析:①由图示可知碳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故①正确;②由图示可知以上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不同,故②错;③金刚石、石墨、C60结构不同,但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相似,它们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故③错;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元素种类不变,但以石墨为原料可以合成金刚石,故④正确.故选C.8.答案:A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的物质或元素开始不变,再逐渐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结合各物质即元素在反应中的变化情况来分析.试题解析:A.反应后生成氧气跑掉,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从开反应就不断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由于二氧化锰中也有氧元素,故最后不能为0,故符合该图象正确.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不符合该图象.C.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该图象.D.反应前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不符合该图象.答案:A.9.答案:A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木炭和氧气灼烧会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B、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进行分析;C、根据碳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D、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均匀混合的进行分析.试题解析:A、取样品,在空气中灼烧,固体减少的是木炭,没有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锰,可以鉴别,故A正确;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B错误;C、碳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对于氮气还是杂质,故C错误;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均匀混合的,无法点燃,故D错误.故选:A.10.答案:B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2.0g××%=0.8g,0.5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0.5g××%=0.8g;据此计算.试题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可知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2.0g××%=0.8g,0.5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0.5g××%=0.8g,因此气体X中一定含有氮和氢元素,一定不含有氧元素,故结论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为:2.0g-0.8g=1.92g,因此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1.92g+0.5g+0.28g-2.g=0.3g,故结论错误;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可知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2.0g××%=0.8g,0.5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0.5g××%=0.8g,因此气体X中一定含有氮和氢元素,一定不含有氧元素,故结论正确;D、0.5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0.5g××%=0.8g,因此氢元素的质量为=0.5g-0.8g=0.06g,故结论正确;故选项为:B.11.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读法,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微粒所带的电荷数,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具有微观含义进行分析;(2)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根据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进行分析;根据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点燃生成硫和水进行分析.试题解析:(1)①FeO名称是氧化亚铁;②Mg2+中2表示的意义是:一个镁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目为2;③2Hg表示的意义是两个汞原子;(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3)反应物中有2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25个氧原子,6个硫原子,生成物中有6个硫原子,33个氧原子,个铬原子,18个氢原子,所以X是CrO3;()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H2↑+ZnSO;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点燃生成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故答案为:(1)①氧化亚铁;②一个镁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目为2;③两个汞原子;(2)CaCO3+2HCl=CaCl2+CO2↑+H2O;(3)CrO3;()①Zn+H2SO=H2↑+ZnSO;②2H2S+SO2====3S↓+2H2O.12.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氨水具有挥发性,酚酞试液不具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的速度比酚酞分子运动的速度快;(2)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试题解析:(1)氨水具有挥发性,酚酞试液不具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的速度比酚酞分子运动的速度快,所以A侧上端棉花处比B侧上端棉花处先变红;(2)温度升高,分子获得能量,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所以用热毛巾捂住A侧试管,观察到棉花处更快变红.故答案为:(1)氨分子运动速度比酚酞分子快;(2)分子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13.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分析;(2)根据反应原理来分析;(3)根据氢气燃烧放热来分析;()根据反应条件来分析;(5)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1.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和方法进行解答;(2)根据区别软硬水的方法和减小水的硬度的方法进行分析;(3)根据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明矾不能用作消毒剂;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据此解答.试题解析:(1)A.收集雨水用于浇灌花木,可以节约用水,故A正确;B.农业上用水漫灌农作物会浪费水资源,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措施,故B错误;C.工业上冷却水循环使用,可节约用水,故C正确;D.用水后关闭水龙头,可节约用水,故D正确.故选ACD.(2)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常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丰富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降低硬度;故答案为:肥皂水;煮沸.(3)A、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故步骤①②可出去难溶性杂质,故A正确;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C、明矾不能用作消毒剂,故C错误;D、净化后的水还含有可溶性杂质,不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故选CD.15.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2)①根据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利用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计算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②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比,进行分析解答;(3)①根据香兰素的化学式解答;②根据题中信息解答;③根据图示解答.试题解析:(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①在二氧化硅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化学式为SiO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x+(-2)×2=0解得:x=+;②NHHCO3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16×3)=7:2;(3)①香兰素含有C、H、O 3种元素;②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③根据图示可知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O2,无水乙醇.答案:(1)(2)①+;②7:2;(3)①3;②物理;③二氧化碳;无水乙醇.16.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水槽是常用的盛水的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装置B比较,改进后装置F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试题解析:(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水槽是常用的盛水的仪器,故答案为:①长颈漏斗②水槽(2)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BD(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移出导管,再在水中推上玻璃片,取出集气瓶后,瓶口向上放置于桌面,故答案为:在水中推上玻璃片向上()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装置B比较,改进后装置F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答案为:①b②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17.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试题解析:(1)用酒精灯稍加热试管后,移去酒精灯,观察到烧杯中的导管中的水柱上升一小段,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填:烧杯中的导管中的水柱上升一小段.(2)取两套相同的装置,分别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白磷、红磷后,连接仪器,关闭所有弹簧夹,再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同一热水中,观察到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可得到结论是: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或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故填: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或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3)试管中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撤去热水,仍关闭弹簧夹,待温度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水倒流到试管内,最后进入试管中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五分之一;让剩余白磷在水中继续燃烧的方法是:将试管放在热水(温度高于或等于0℃)中,打开弹簧夹1并通入氧气.故填:将试管放在热水(温度高于或等于0℃)中,打开弹簧夹1并通入氧气.()猜想: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一种因素是氧气的浓度;实验设计:在两套相同装置中,分别加入形状、质量相同的白磷后,同时放入同一热水中,再分别以相同的速率通入氧气、空气;若前者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故填:氧气的浓度;在两套相同装置中,分别加入形状、质量相同的白磷后,同时放入同一热水中,再分别以相同的速率通入氧气、空气;若前者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18.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先将二氧化碳的体积换算成质量,再利用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氢氧化锂的质量.试题解析:二氧化碳的质量=L×2.0g?L-1=1g设吸收一位宇航员每天呼出的CO2需氢氧化锂的质量为m2LiOH+CO2=Li2CO3+H2O答:吸收一位宇航员每天呼出的CO2需氢氧化锂的质量为g.
想获得更多试卷的可以鐧界櫆椋庡師鍥?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