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给予我们的影响很深,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父母以爱之名要求孩子,但爱他就要让他自由成长。“中毒的父母”会用爱来束缚孩子,攻击孩子。
#一起来玩萌芽科普群#之会跳舞的蒲公英群里的妈妈们在群内讨论时,针对苏珊·福沃德所写的《中毒的父母》一书进行了各种探究:
什么是原生家庭?
什么又是来自原生家庭的攻击?
为何要跟父母对峙?
作为子女,如何诊断出自己是否已被“中毒的父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生?
作为父母,你又该如何发觉自己是否已经“中毒”?
原生家庭对一生的影响
是什么在基因之外左右家族如出一辙的习性?家庭环境是重要因素,尤其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即指父母的家庭。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不会一成不变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在构建的过程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0-2岁:父母对我们就是一切,只要我们相信父母是完美的,便会感到有个保护人。
2、3岁到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我们和父母对峙的苗头显现。
进入青春期以后:试图摆脱父母的过程便达到了高峰,此时我们已经敢于以积极的姿态审视父母的价值观、趣味和权威。
原生家庭会攻击孩子
在孩子从零开始搭建独立人格的过程中,不同父母创设的家庭环境衍生出不同的效果。
在一个理性稳定的家庭里,父母尊重孩子的感受,尽量宽容孩子身上崭露的独立性,意识到孩子的反叛只不过是情感发展的一个正常阶段。
反之,不理性的父母更在乎自己的感受,往往会把孩子的反叛甚至个性差异视为对自己的人身攻击。他们不自觉地破坏孩子的健康发展,通过强化孩子的依赖性和无助感来维护自己。不管这些父母如何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这类攻击总是使孩子狼狈不堪。
群里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
她的妈妈非常强势,一直到上大学,她的妈妈还对孩子穿哪件衣服、买哪本书、和什么人交朋友作出明确的安排,仿佛她还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
她的妈妈用这种方式,让女儿缺席了青春期的叛逆,却永远没有发育出健全的性格。粗暴的专制让她深受其害,一直到结婚成立家庭,在内心深处还是存在极度的不自信,不相信老公会一直爱自己,不相信自己是一个有魅力的人,不相信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不必原谅,勇敢对峙!
矛盾重重时,处于在原生家庭中力量较弱的孩子该如何面对父母的强势力量呢?
不必原谅,勇敢对峙!为了健康的独立自我,人是有权为自己的遭遇生气的。告知真实的遭遇和感受,让对方更清楚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并承担相应责任之后,才是原谅的适当时机。
上文提到的妈妈,她没有勇敢对峙威权,而是选择了顺从和忍受,因此让原生家庭对自己的攻击影响深远,而未能及时斩断这种攻击。
在独立道路上的对峙之前,我们必须明了对峙是为了什么,怎么样去实施,以及可能带来的结果。
为什么对峙?
对峙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
直面原生家庭,克服恐惧。
改变同父母间的力量均衡,重新定位你们的关系。
采取对峙的立场是为了你自己,而不是为了父母。
对于你来说,对峙是通往自由意志的旅途中的高潮。仅凭你有勇气这么做,就应当认为对峙已经成功,无论对峙期间和对峙之后发生什么事情,你最终都是胜利者。
对峙,应该怎样实施?
1.选准时机。
决定对峙时,内心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
我可能永远也不会那么做;
也许有一天我会那么做,但现在不行;
我什么时候能做呢!
决定对峙的同时,需要做好以下心理准备:
坚强得足以应付父母的反驳、否认、责难、愤怒或任何其他因为对峙而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
明确认识到自己不应对儿时的不幸负责。
2.选对方式。
第一种方式:写信。
这种方式可以给写信人更多组织和修改的时间,给收信人更多思考的时间,而且免受身体攻击之险,因此比较安全。
书信表达要涵括四方面:
(1)这就是当年你对我做的;
(2)这就是我当时的感觉;
(3)它就是这样影响了我的生活;
(4)这是我目前对你的要求。
这一基本结构包括了你想表达的一切,能够防止你采取的对峙行为变得零散、无效。注意一定要给每一位父母单独写信,即使有些问题是相同的,你同父母双方的关系以及你对他们的感情还是不一样的。
萌芽小时候觉得对父母很失望很生气的时候,就会选择写信,不管是冲动的,还是冷静的,是抱怨的,还是嘲讽的,只要把心里的不满宣泄出来,负面情绪就去了一半,而大多数父母是会认真对待孩子写给自己的信的,这个时候就是绝佳的沟通机会。
第二种方式:面对面对峙。
面对面的对峙可以及时得到反馈,但筹划要求高,要将台词谙熟于心,选定地点也很关键。对已离世的父母,可以采取在墓前读信或请为支持你康复而自愿充当你父母的某人宣读你的信。
开始前定好规矩:给充足时间听完,不反驳,不打断;对峙中时刻应对父母的反应。切记重要的不是他们的反应,而是你如何应对,应当提前准备并预见到最为糟糕的情景。
萌芽的亲身经历是,在一次和母亲的小矛盾中,我吐露出多年以来心中种种对她的怨恨和不满,话说的不轻,但是都是多年以来心里一直所想却怕说出来伤害母女感情的话,最后,不管母亲心里是否认同,她对我说了“妈妈跟你说对不起”,那一刻起,觉得一切都释然了,原来多年以来只是希望听到她亲口跟我道歉。
父母可能的反应你该如何应对?
无论即将是一场平静的对峙,还是爆炸性的对峙,你可能都希望了解父母对于对峙的一些典型反应,以及你的一些关键性应对:
“根本没有这种事儿。”by回避自己无能和焦虑感的父母
你的应答:“不能仅仅因为你不记得了就意味着没有发生过。”
“这是你的错。”by不会为自己的摧残性行为承担责任的父母
你的应答:“你可以将这算作我的过错,但我不能接受你在我小时候对我做的事情。”
“我说了我很遗憾。”by敷衍的父母
你的应答:“我感谢你做出的道歉,但这仅仅是开始。假如你真的遗憾,就应当在我需要你的时候帮助我,同我一起完成治疗,结成更美好的父母与儿女间的关系。”
“我们当时尽了最大努力。”by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父母
你的应答:“我知道你不容易,也相信你不是有意伤害我的,但是我需要你明白,你处理自己问题的方式确实伤害了我。”
“看看我们为你做的。”by回避正视自身行为的父母
你的应答:“对这些我十分感激,但是它们并不能补偿那些殴打(责骂、暴力、侮辱、酗酒等)带来的伤害。”
“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我?”by希望对方感到内疚,从而促使其做出让步的父母
你的应答:“你感到不安让我很抱歉。我很遗憾你感到伤心,但在这一点上我不会放弃。我也伤心得太久了。”
那么结果呢?你的感觉:从刚结束的莫大欣慰逐渐转为可能的失望和焦躁。不要着急,对峙产生的全部和长远的益处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最终你将拥有稳步增强的健康自信的心态。
如何面对父母的反应:
假如你的父母对你的痛苦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那么可以传递给他们平等地对待你、在既不批评也不攻击你的前提下与你交流的艺术。
如果父母没有表现出改变与你关系的可能,最有益的做法是同他们保持接触,但期望值要显著降低。
最后一种选择,就是为了自己的情感健康,干脆舍弃与父母的关系。但是在中国,这一点无异于不孝,萌芽希望每一个选择都是成年人做出的理性选择,走到这一步,对双方都是进一步伤害。
对父母间相互关系的影响:
揭开了压在往事之上的盖子,可能会让父母的感情变得脆弱甚至破裂。这时你应选择置身冲突之外,顺其自然。
家庭其他成员的反应:
兄弟姐妹可能会竭尽全力让你明白你是多么严重地破坏了家庭的稳定,你仍然要使用非辩护性的应答,坚持说实话的权利。其他在感情上跟你有联系的人,有可能是同为受害者的子女、配偶或其他亲戚,他们也许不理解或者被你父母拉拢,你需要尽可能地得到别人的关爱和支持。
为了更好的自我,为了更好的家庭
对峙,不是剑拔弩张的家庭战争,而是有理有据的表达与倾诉;
对峙,不是对错是非的争论,而是情感的流露与责任的明晰。
对峙,不是为了仇恨与报复,而是为了获得健康的心态与宁静的内心。
对峙,不仅仅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更是为了让下一轮的原生家庭顺利成长,避免我们的孩子重蹈覆辙。
原生家庭的伤痕以爱之名、因爱而起,同样为了爱的理由,妈妈们,请坚定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踏上心灵独立的旅途吧。与此同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如何避免自己成为那“中毒的父母”?
原生家庭攻击有时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呢?萌芽愿意做你的树洞。
特别说明,图片来源网络,文章内容大多来自豆瓣文章“教你如何同父母对峙”,参考链接: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白癜风是什么样症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