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器械的种类繁多、形状复杂、结构精细、材质各异、大小不一,在诊疗过程中,受到血液、炎症坏死组织、唾液等污染机会很多,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为了尽可能地控制院内感染,必须对复用的器械进行再处理,消毒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消毒是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其和灭菌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消毒不一定会灭活全部的细菌芽孢。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消毒”:第一,对于接触患者完整黏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经过消毒之后即可进行使用;第二,对于需要达到灭菌级别的器械,即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等等,其在灭菌之前,也需要进行彻底地清洗及消毒步骤。
一、消毒的方式
1.1化学消毒
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化学消毒法。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称为化学消毒剂。戊二醛、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次氯酸、乙醇、碘伏等都是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1.2物理消毒
物理消毒是指利用物理因素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方法,用于消毒医疗器械的物理消毒方法通常指热力消毒,即在特定结构的清洗消毒器中使用流动的热水作用于待处理器械内外表面以特定的时间,进行消毒。
1.3消毒方法的选用原则
对于消毒方法的选用原则,应首先选用物理方法,其效果可靠、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在物理方法不能应用的情况,如缺少相应设备、器具的材质受热易变形等,则应用化学消毒方法。比如,在口腔修复、正畸科诊疗室治疗中,均需取病人口腔的印模和模型,对进出技工室的印模、模型和材料,必须执行严格的消毒。印模和模型材料的消毒,往往会导致材料物质的变形,破坏了材料微细结构,难以保证模型的精确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化学臭氧消毒柜进行消毒。
二、化学消毒
2.1化学消毒剂的种类
根据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菌能力,可将消毒剂分为三类。
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芽孢、病毒的消毒剂,这类消毒剂也称为灭菌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漂白粉、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等。
中效消毒剂:指不能杀死细菌芽孢,但能杀死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真菌和大多数病毒的消毒剂。如含碘消毒剂、醇类、酚类消毒剂等。
低效消毒剂:指可杀灭多数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结核杆菌以及某些真菌和病毒的消毒剂。如苯扎溴铵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已定等双胍类消毒剂等。
2.2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机理和特点
2.2.1含氯消毒剂
其杀菌原理是通过氧化、卤代反应破坏细胞壁、细胞膜,使细胞质漏出,细胞核也被破坏。也可以解释为其细胞结构、蛋白质、酶系统被氧化、卤代、分解、破坏。
无机含氯消毒剂主要成分是NaOCl或Ca(OCl)2,其中还含有NaOH或Ca(OH)2,其水溶液是碱性。氯是以次氯酸根存在,次氯酸根带负电,病毒小粒也带负电,电性相斥,次氯酸不易接近病菌进行杀灭。次氯酸是不带电荷的中性小分子,就很容易接近病菌,进行杀菌。试验也证实次氯酸的杀菌效力比次氯酸根强几十倍。
有机含氯消毒剂属于氯胺结构类,在水溶液中逐渐水解成次氯酸,其水溶液显酸性。其消毒杀菌力强于无机氯消毒剂。
二氧化氯消毒剂,是4价氯消毒剂,主要通过氧化作用杀灭病菌。属于中性小分子,其价位高、杀菌力强。
2.2.2氧化剂类消毒剂
氧化剂类消毒剂有过氧乙酸、高锰酸钾,这两个都是高效消毒剂。可直接作用于菌体蛋白上氨基、羧基等基团,损伤细胞结构,其氧化作用可破坏细胞壁、细胞膜及酶系统等。
2.2.3醛类消毒剂
醛类属于还原性,杀菌机理是蛋白质变性或烷基化,对细菌、芽孢、真菌、病毒均有效应。包括甲醛、戊二醛等。
2.2.4酚类消毒剂
杀菌机理是蛋白质变性、沉淀或使酶系统失活;酚类能抑制和杀死部分细菌的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2.2.5季铵盐类消毒剂
杀菌机理是由于表面活性作用,降低表面张力,改变细胞膜透性,使细胞质外漏,妨碍呼吸或是蛋白质变性。特点是能杀死细菌繁殖体,但对芽孢、真菌、病毒、结核杆菌作用差。
2.2.6醇类消毒剂
杀菌机理是使蛋白质变性,干扰代谢。杀菌特点是对细菌有效,对芽孢、真菌、病毒无效,如乙醇、丙醇、丁醇等,杀菌能力丁醇丙醇乙醇。该类消毒剂为中效消毒剂。
2.3化学消毒的影响因素
理想化学消毒剂的特点包括:杀菌谱系广、使用有效浓度低、作用速度快、性能稳定、易溶于水、可在室温下使用、不易受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影响、对物品无腐蚀性、无臭、无味、毒性低、消毒后无残留毒性、不易燃烧、使用安全、价格低廉、便于运输、可大量供应等等。但事实情况是,几乎没有一种化学消毒剂可以同时满足以上要求。
而且,化学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消毒液的配比浓度、配比液的温度、化学消毒时间、PH值、器械初始微生物的种类和污染程度等。在此,由于篇幅的关系不再细述,在具体操作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同时,消毒完成之后,应避免对已消毒器械的二次污染。
三、物理消毒
3.1A0值的概念
A0的定义首先由DavidHurrell于年9月在都柏林出席CEN/TCWG8会议上提出的,A0值是对热力消毒质量重要参数(温度和时间)的确定。
在《ISO-1清洗消毒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术语定义和试验》中,A0值的定义为80℃时产生特定热力消毒效果的等效时间(以秒s为单位)。当A0为时,即可以通过80摄氏度10分钟(秒),90摄氏度1分钟(60秒),70摄氏度分钟(0秒)来达到;当A0为时,即可以通过80摄氏度50分钟(秒),90摄氏度5分钟(秒),70摄氏度分钟(0秒)来达到。
口腔科器械在清洗消毒器中进行热力消毒时,需要达到的最小A0值为,通常消毒阶段的消毒温度不低于90度。
3.2物理消毒设备
在上期《牙科复用器械的再处理:清洗篇》中已经对“清洗消毒器”的分类和结构做了大致的说明。对于牙科器械的处理,必须放在相应的清洗架上进行,然后选择相应的程序,典型的工作程序包括以下阶段:预洗阶段、碱性主洗阶段、酸性中和阶段、漂洗阶段、消毒及终末漂洗阶段,每个阶段的水在这个阶段内循环使用,阶段结束之后排出。消毒阶段消毒的效果取决于前面清洗的效果以及在消毒阶段温度和时间的保证。
(注:作者供职于国药控股美太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原文刊载于年7-9月《亚洲牙科医学》)
北京关于治疗白癜风医院广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