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1.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的过程。
2.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3.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含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过程。
二、消毒灭菌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
(1)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包括以下两种:
1)焚烧:适用于某些特殊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敷料及病理标本的灭菌处理。
2)烧灼:适用于不怕热的金属器材和搪瓷类物品的灭菌处理,紧急情况下也用于手术器械的灭菌。
方法:器械在火焰上燃烧20秒;搪瓷容器倒入适量95%乙醇,慢慢转动,使乙醇均匀分布点燃至熄灭;燃烧时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中途不得添加乙醇;贵重器械、锐利刀剪禁用此法。
(2)干烤灭菌法:适用于油剂、粉剂、玻璃器皿、金属和陶瓷制品等在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
1)灭菌参数:箱温℃时间2小时,箱温℃时间1小时,箱温℃时间30分钟。
2)禁用棉织品、合成纤维、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导热性差的物品以及其他在高温下容易损坏的物品灭菌。
(3)煮沸消毒法:因其经济、方便、消毒效果可靠,是家庭及基层医疗机构常用的消毒方法。
1)适用于耐湿、耐高温物品的消毒,如金属、搪瓷、玻璃、橡胶类物品。
2)技术要点:①物品应刷洗干净,全部浸入水中。②空腔导管腔内灌水,器械轴节及容器盖要打开,大小相同碗、盆不能重叠。③水沸后计时,如中途加入物品,则在水沸后重新计时。④水中加入1%~2%碳酸氢钠,提高水的沸点至℃,增强杀菌效果及去污防锈的作用。⑤橡胶类物品用纱布包好在水沸后放入,玻璃类物品用纱布包裹于冷水或温水时放入。⑥高原地区气压低应延长煮沸时间,一般海拔每增高m,需延长煮沸时间2分钟。
(4)压力蒸汽灭菌法*效果最为可靠,广泛应用于临床。
1)适用范围:适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如各类器械、敷料、搪瓷、橡胶、耐高温的玻璃用品及某些药品、溶液、细菌培养基等的灭菌;临床应用最广、效果最为可靠的首选灭菌法。
2)注意事项:①灭菌包不宜过大过紧,下排式灭菌包裹不宜超过30cm×30cm×25cm;预真空式灭菌包裹不宜超过30cm×30cm×50cm。②各包之间留有空隙,布类物品放在金属、搪瓷类物品之上。③物品容器应有孔,灭菌前将孔打开,灭菌后关上;灭菌物品干燥后方可取出。
3)灭菌监测
①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
②化学监测法:进行包外、包内指示物监测,指示卡颜色改变均符合灭菌要求则判定为灭菌合格。
③生物监测法:最可靠。
2.光照消毒法
(1)日光曝晒法:曝晒6小时可达消毒目的。
(2)紫外线消毒法:适用于空气、物品表面和液体的消毒。
技术要点*
1)消毒时适宜温度为20~40℃,相对湿度40%~60%。
2)物品消毒:需将物品摊开或挂起,有效照射距离25~60m,时间20~30分钟。
3)空气消毒:每10m3安装30W紫外线灯管一支,有效照射距离<2m,时间30~60分钟。
4)亮灯5~7分钟后计时,连续使用,需间隔3~4分钟。
5)保持灯管清洁,灯管表面每2周用无水乙醇纱布或棉球擦拭一次。
6)紫外线对眼睛及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眼炎或皮炎;照射时嘱患者离开房间或戴墨镜,暴露的肢体用被单遮盖。
7)灯管强度低于70μW/cm2时或使用时间超过小时,需更换灯管。
3.臭氧消毒法:适用于空气、医院污水、诊疗用水、物品表面的消毒。消毒时关闭门窗人员离开现场,消毒结束30分钟后进入。
4.电离辐射灭菌法:又称冷灭菌,适用于不耐高温物品的灭菌,如金属、橡胶、塑料、高分子聚合物(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等)、精密医疗仪器、生物医学制品、节育用具及金属等的灭菌。
5.微波消毒法:适用于食品及餐具的处理、医疗药品及耐热非金属材料器械的消毒灭菌。不能用于金属物品的消毒,水可提高消毒效果。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1.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1)待消毒的物品要洗净、擦干。
(2)根据物品的性能及不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3)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消毒剂要现用现配,
(4)消毒物品应完全浸没在消毒液中,物品盖子或器械轴节应打开,空腔导管内要灌满消毒液,大小形状相同的物品不能重叠,浸泡中途添加物品,需重新计时。
(5)消毒液中一般不放纱布棉花等物,以免吸附消毒剂而降低消毒效力。
(6)浸泡消毒物品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以免残留消毒液刺组织。
2.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1)浸泡法:将物品洗净擦干浸没于消毒液中,器械轴节要打开。适用于耐湿不耐热的物品(锐利器械、精密器材等)
(2)喷雾法:用喷雾器均匀喷洒消毒剂。用于空气,墙面、地面、物品表面的清洁。
(3)擦拭法:用消毒剂擦拭物品表面。用于桌椅、墙壁、地面等的消毒。
(4)熏蒸法: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其汽化,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用于室内空气和不耐湿、不耐高温物品的消毒。
3.常用化学消毒剂
灭菌剂
过氧乙酸、戊二醛、环氧乙烷、福尔马林
高效消毒剂
过氧化氢、高浓度含氯消毒剂
中效消毒剂
低浓度含氯消毒剂、碘酊、乙醇、碘伏
低效消毒剂
氯己定、苯扎溴铵
(1)戊二醛:2%戊二醛用于浸泡不耐热的医疗器械,精密仪器,如内镜等:对碳钢类制品如手术刀片等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灭菌后的物品在使用前应用无菌蒸馏水冲洗。
(2)含氯消毒剂:用于餐具、水、环境、疫源地等的消毒。0.2%的消毒液用于被肝炎病毒、结核杆菌、细菌芽胞污染的物品;漂白粉干粉用于消毒排泄物(如乙肝病人粪便)。
(3)过氧化氢:塑料制品、餐具、服装、饮水等消毒,以及漱口、外科冲洗伤口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