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已 家住景苑小区的荣先生(化名)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走南闯北,戎马一生,这次生命差点“栽”在一个小小的野蘑菇身上。
事情还得从7月16日说起。
孙先生回忆,那天上午,连续多日的阴雨烟消云散,天气格外晴朗,在市森林公园锻炼身体时突然发现,松树林里的白色、略带点儿棕色的野蘑菇长得鲜嫩,很是诱人。凭借自己曾在东北当兵时采摘松蘑的“经验”,就随手采摘了一大捧野蘑菇想回家尝尝鲜。中午时分吃完野蘑菇后也相安无事,晚上还吃了晚饭喝了小米粥。谁知到了22点左右,剧烈的腹痛恶心,上吐下泻,吐出的胃内容物仍是中午和晚饭的食物,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降低和消化道出血,还殃及肝脏和肾脏,急行连续床旁血液滤过治疗。
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现在孙先生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血小板回升,肝功能逐渐恢复中。
来自沁阳市西向镇的邵先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8月2日,医院泌尿内科抢救室,50多岁的邵先生躺在病床上不停地擦拭着眼泪,床旁的血液透析仪不停地旋转着,血液从置入血管的管子引出体外,经过机器滤器以达到清除体内过多水分,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毒物的目的,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确保营养支持,以促进肾功能恢复。
邵先生在接受连续床旁血液滤过治疗
邵先生的妻子周趁义一筹莫展
一直在病房守护的老伴已是六神无主,儿子更是站立不安。他们在担心邵先生身体状况恢复的同时,更让她们揪心的是10岁的邵先生小孙女仍在该院小儿科重症监护室抢救。因野蘑菇中毒而引发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肝损伤、心肌损伤、低钠血症和高钾血症等疾病正无情的折磨这位小姑娘。
为10岁的邵先生小孙女置入导管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7月29日,邵先生和朋友在沁阳的深山区云台村的山坡上采摘了约2.5公斤重的至少两个品种以上的野蘑菇。当天晚上回到家炒了一大碗野蘑菇,自己“独享”。第二天晚上全家5口人再次分享。一直到了第三天,也就是7月31日早上,小孙女首先出现中毒症状,全家人慌了神。医院医院。在忙前忙后为急救小孙女的同时,邵先生也同时出现中毒症状。医院紧急会诊邵先生和孙女都被诊断为“毒菌中毒性急性肝肾功能衰竭”,紧急实施中心静脉临时管置入术并行血液净化治疗。
儿科薛主任、马主任、宋主任及科室部分医生正在与郑州大学一附院儿科主任王怀立会诊
随后,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先进的远程网络会诊系统,与郑州大学一附院儿科主任王怀立会诊,我院儿科薛主任、马主任、宋主任及科室部分医生参加此次会诊,针对患儿的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了讨论,讨论持续了30分钟,王主任肯定了我院在救治患儿时行动迅速、考虑周全,治疗方案全面,同时也在治疗方面提出了建议,并指出,患儿病情危重,预后无法预见,蘑菇中毒死亡率极高,要向家属交代清楚。
泌尿内科主任张有才(右二)、小儿科主任薛春明(右三)在为邵先生的小孙女紧急会诊
在小儿科重症监护室门外医生向焦急等待的家属介绍病情
进入夏季以来,我市普遍降水量多,气温高,湿度大,是野生蘑菇生长最旺盛的季节,也是误食毒蘑菇中毒的多发时期。为此,医院泌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有才提醒市民勿采勿食野蘑菇,以防中毒。一旦误食野蘑菇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医院就诊。
点击浏览(建议收藏,转发)
↓↓↓
医院通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