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食品安全法》施行以来,我国食品工业迎来了高速规范发展的新时期,经营者也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管理,虽然如此,但是我国每年还是有很多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据统计,其中因食品遭受微生物污染的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占60%以上,所以在食品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微生物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绿色食品开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区别于一般的食品,绿色食品在无污染、无添加的概念下,已然成为新时尚,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具备着深厚的市场消费基础。
未来,绿色安全食品必将以严格的标准体系为基础,高质量推进绿色安全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提升品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显著增强绿色食品品牌核心竞争力。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将向高端化方向迈进。
一、食品企业传统的消毒方法和弊端——多品种分散式消毒
目前传统消毒方式主要有:
84消毒液、酒精、臭氧、紫外线灯不同的消杀方式,其中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皮肤有腐蚀作用,长期接触侵蚀皮肤,浓度大会引起氯气中毒;酒精对病毒、芽孢杀灭率低、易燃易爆、成本高、不安全;紫外线灯照射杀菌,但有效辐照距离仅为1.5米;臭氧对有害细菌杀灭有特效,但对器具、设备有氧化、腐蚀作用。引发人的神经中毒、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危害。
传统消毒方法弊端:
1.人工配比和管理麻烦,浓度执行不标准,容易造成消毒能力失效,整体平均消毒水平低;
2.消毒产品有毒有刺激性易造成员工投诉,有职业安全风险,配比不当容易引发职业安全事故;
3.食材消毒效果不理想,消毒后食材品质和口感受影响,消毒后的气味残留容易引起消费者投诉;
4.对环境和设施不友好,需要浪费大量冲洗水资源,大量使用容易造成设备设施腐蚀。
二、电解水(次氯酸水)消毒技术
杀菌是电解水(次氯酸水)最主要的功能,微生物的细胞膜表面是带有负电荷的,因此次氯酸根(ClO-,也是带负电荷)不能轻易进入细胞内部,而次氯酸(HCIO)是中小性分子,可以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与菌(病毒)体蛋白、核酸和酶等发生氧化反应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调而致细胞死亡,从而杀死病原微生物。
日本科学家Fukuzaki教授在年发表于《BiocontrolScience》上的论文解释次氯酸的杀菌原理:
[HOCl+proteinofpathogensororganisms]
H-O-Cl+R-NH2→R-NH-Cl+H2O
H-O-Cl+R-SH→R-S-Cl+H2O
次氯酸在使用安全性、环保性上也是有巨大优势,其杀菌力为ClO80-倍(理论值),并不产生有害物质。
《电解水作为刚采摘蔬菜消毒剂的研究》早在年就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刊《食品与机械》所收录。年起在中、日、美三个国家相继将电解水列入到各项国家颁布关于“食品安全”的条例当中,并积极推行应用到食品加工产业。
美国FDA官方网站上对多家公司提供的次氯酸水样品进行了认定公示,其结果显示为:
即:次氯酸为“有效的食物接触物质”,其使用范围为:
即:用于食品加工设施中新鲜和鲜切水果和蔬菜的中的抗菌剂。
在食品加工中,也可通过电解水(次氯酸水)对食材进行浸泡、喷施等方式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次氯酸可杀死或控制果蔬表面或内部的病原微生物.并可调节果蔬采后的呼吸代谢。
行业相关法规和权威机构认证,是一项新技术得到大众认可和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外,近年来电解水(次氯酸水)在水产加工过程中作为无菌水使用,水产捕获后用电解水浸泡不仅可以杀菌,也能保持较低的微生物数量。在运输过程中使用电解水包冰,可延长货架期。
三、电解水(次氯酸水)消毒技术在日本的应用
电解水(次氯酸水)技术始于俄罗斯,兴于日本。年,日本厚生省管辖的“功能水研究振兴财团”设立了约5亿日元的基金,着重研究电解水(次氯酸水)在医学、牙科领域的应用,随后开始推广使用。
除此之外,年日本还颁布了《医疗用具承认生成装置酸性电解水的规格基准》(医疗篇),以及日本农林水产省还将电解水认定为农业减药化生产的新材料(即电解水可以部分替代农药)。
年被日本劳动厚生省认可为食品添加剂,为其应用于食品安全卫生领域打开了大门。
日本作为该技术的应用大国,电解水(次氯酸水)技术有诸多成熟应用:
以DERISHASE·COOK株式会社为例,其是日本一家专门从事鲜食产品生产的企业,该公司于年建厂时引入了电解水设备,进行全厂消毒和蔬菜清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导入了电解水进行清洁和消毒,生产环境中的病原性微生物,都得到了解决,同时电解水不需要二次冲洗,减少了消毒过程造成的器械腐蚀,且整体环境更清洁。进而提升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公司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订单,决定在其他工厂也开始推广使用电解水。
电解水通过供水管网后,主要应用在人员消毒、食材清洗、设备及工器具清洗、物表消毒等4个方面。电解水以喷淋的方式作用于净肉胴体进行减菌处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净肉胴体表面各部位的有机微生物和病菌,延长胴体货架期,且不影响胴体表面颜色。
1.该工厂电解水的使用效果
在设备安装调试完成一个月后,工厂品保人员对微酸性电解水的使用效果进行了测试,测试材料分别为生菜和萝卜丝,测试指标为菌落总数。测试材料分别使用电解水和臭氧水进行清洗,清洗后保存于10℃的环境下,并每隔24小时测定蔬菜表面菌落数,其结果如下:
采用电解水清洗后,生菜保存86小时后才检出微生物,表面菌落数达到CFU/g,和臭氧水处理组0小时(CFU/g)的时候生菜表面菌落总数相当。
臭氧水和电解水清洗后86h内生菜表面菌采用电解水清洗后,萝卜丝保存48小时后检出微生物,而臭氧水处理组在0小时即检出微生物,表面菌落数达到CFU/g,而在第86小时后,臭氧水处理组萝卜丝表面的菌落总数为电解水处理组的倍。
臭氧水和电解水清洗后86h内萝卜丝表面2.电解水导入效益
新工厂运营1年后,其卫生指标全部达标,随后与业界排名第3位的大型商超和CVS(便利商店)开始合作。营业额由,千日元提升至,千日元!
电解水导入后,一线从业人员从以往复杂的操作流程中得以解脱。并且无需使用以往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的消毒产品,也减少了使用消毒剂对人体和环境的破坏。另外,电解水的使用不会造成器械和设备的生锈,保持地面和墙面的卫生,对整个生产环境的卫生改善起到了巨大的益处。
三、电解水/次氯酸水生成器引国内食品企业纷纷布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年7月发布了《酸性电解水生成器卫生要求》的国家标准,国标号为“GB-”,新标准于年8月1日正式实施。
国标中明确指出,电解水(次氯酸水)可以直接清洁双手、皮肤粘膜等身体各部位的消毒,对于各种会与眼鼻口直接接触的餐具、食品加工器具、瓜果蔬菜、针织物、医院治疗台以及一般物体表面和环境,也都具有效的消毒功用。
含氯消毒剂现已通过电解水(次氯酸水)直接来呈现,同时电解水(次氯酸水)发生器即产即用的生产方式,不仅解决了长期储存的问题还能使消毒杀菌技术回归到本质的状态。
早在十几年前,电解水技术已经在国内的农业、医疗、和食品工业等领域就有了一定的应用基础,基于当时在技术、产品、市场宣传和应用等方面皆缺乏足够的成熟度,该技术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年,国内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为首的研发技术应用团队——无锡迅朗联大机能水技术研究院,开始着手专注于电解水技术在国内食品行业的研究和推广,经过关键技术的攻关和产品革新。
年迅朗成功打破了日本技术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并开始陆续将电解水技术、次氯酸水生成器在康师傅、光明、温氏等行业头部企业应用。
近两年,随着预制菜产业的不断升温,安井、盒马、盘点美味等预制菜龙头企业也陆续引进了电解水/次氯酸水生成器和清洗消毒复合型技术。自此,电解水技术在预制菜领域的规模化复制推广拉开了序幕。
电解水作为一种高效、经济、杀菌瞬时广谱、安全无污染无残留的卫生保持和产品保鲜的新型手段,已经引起食品界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