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发生以来,
消毒成了小伙伴们最关心的问题,
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
大家的消毒方法也都非常“严谨细致”:
在家大量囤积75%酒精、消毒液;
买菜回来要消毒;外卖、快递要消毒;
出趟门回到家要对鞋底、衣物进行彻底消毒;
甚至连家里也要全面消毒:
拖地先用84消毒液,
等30分钟后用酒精再来一遍,
嗯,天花板也不能放过。
(以上这些情况有没有你)
小伙伴说自己仿佛患上了洁癖,
只有大面积消毒能够带来安全感,
就是要闻到“上头”的消毒水味才觉得安心。
那这些让人很有安全感的消毒行为到底有没有必要?回答问题之前,
首先要了解我们的“对手”
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而飞沫在空气中的传播距离一般为1-2米,然后就会沉降在物体表面,不会在空气中漂浮。
新冠病毒在外界的存活时间:新型冠状病毒在干燥的环境当中,存活时间约48小时。在空气中存活2小时后,病毒的活性就会明显下降。新冠病毒在毛织品上面的存活时间相对较短,短的几分钟,长的约几小时。
这意味着,新冠病毒通常出现在感染者的飞沫能够集中到达的地方;手经常触摸的位置,以及光滑的物体表面。把消毒重点瞄准在这些新冠病毒经常光顾的地方,才有意义。
因此,那些让人安全感爆棚的消毒举措,其实大部分是过度消毒的表现。
消毒是个技术活,
这些才是科学消毒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消毒原则
消毒原则
●对感染者的飞沫能够到达的或者手经常接触的,并且有利于病毒留存的部位或地点进行消毒。如:门把手、门铃按钮、电梯按钮、电梯内壁、楼梯扶手,感染者停留过的室内环境等。
●对于没有出现感染者的场所,通常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
二.消毒液的使用
新冠病毒诊疗方案里提到: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酒精、含氯的消毒剂、过氧乙酸、氯仿等可以有效杀灭病毒。但需要注意的是:乙醚、氯仿属于危险品,不建议日常使用。酒精消毒
75%酒精是常用的消毒剂,但家庭空气中酒精浓度超标会引起火灾和爆炸,因此75%酒精不可以喷雾消毒。
建议用法:采用擦拭的方法,使用时远离火源、注意通风。
注意事项:不建议在家中囤积大量酒精,不要存放在阳台、厨房等热源环境。
84等含氯消毒剂
包括84消毒液、漂白水、含氯泡腾片等。这类产品杀菌和消灭病毒的能力强,同时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一定要按照说明稀释后使用,稀释时需要佩戴口罩和手套。
建议用法:拖布蘸取拖地、用来消毒毛巾等粗糙的毛织品。日常用品近距离喷洒后擦拭,使用时避开皮肤,佩戴手套和口罩。
注意事项:不要用来消毒电器以及不耐湿、不耐腐蚀的物品;不能用来消毒空气,不要和其他消毒产品混用;擦拭、蘸取消毒后静待30分钟,最好再用清水冲洗一遍。
三.日常消毒方法
外出回家
●鞋底不需要大面积消毒。飞沫沉降后,鞋子就算能沾染到病毒,量也非常少。回家后在门口换鞋并且保持清洁就可以。●衣物表面病毒存活时间较短,放在通风处晾晒即可。
●摘口罩前后做好手部卫生。
居家消毒
●在周围邻居没有疑似病例的情况下,开窗通风是最常用、性价比最高的消毒方法。
●家庭中保持清洁,针对厕所、水龙头、厨房等经常接触的点进行擦拭消毒。
●衣服及其他纺织品的消毒,最简单常用的方法就是洗涤后彻底晾干。床垫、枕芯、毛毯、棉被等较厚的纺织品放在阳光下暴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进行消毒。
●手机、电脑,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后,静置5分钟即可。
●外卖包装拆开丢弃后洗手即可。实在担心也可以用酒精棉片擦拭后放置几分钟,然后洗净双手再食用。
●养宠家庭选择宠物专用消毒液,避免宠物舔舐中毒,也可以用蒸汽拖把进行高温消毒。
外出消毒
●外出可以戴一次性手套,或者在接触公共物品后用免洗洗手液揉搓双手20秒。
●用酒精棉片擦拭需要碰触的公共设施。
面对疫情,
我们要保护好自己,
但也要避免过度消毒、过度防疫,
科学选择消毒方法,
正确使用消毒产品,
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