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吐下泻、头晕、意识模糊不清,69岁的苏奶奶和老伴因为晚餐的一碗蘑菇汤“中了招”,前几日因病情持续进展,医院肾内科臧翠平主任联系确认能做人工肝治疗后,医院重症监护室,ICU、肾内科、消化内科、输血科等科室立即开展抢救。
一碗蘑菇汤下肚,医院
已经恢复出院的苏奶奶回忆起生病的“元凶”,记忆犹新。“吃了十多年的野蘑菇,就是那个白白的蘑菇,以前从没吃过!”
当晚,苏奶奶和老伴就觉得有些不舒服,医院。辗转奔波两天后,苏奶奶的病情加重,检查肝功能严重异常,开始出现神志不清的情况,家属医院肾内科臧主任,医院能做人工肝血液净化,医院。医院途中已出现神志不清,立即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急查肝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的数百倍以上(转氨酶近1万),凝血功能严重异常,出现了多脏器损害、肝衰竭、急性凝血功能障碍、消化道出血、肾功能异常等情况。
多学科为苏奶奶会诊经ICU主任肖志荣、肾内科主任臧翠平、消化内科主任汤卫锋等专家会诊后,在护肝等综合治疗的同时,决定立即开展人工肝替代治疗。床旁血滤机到位、静脉置管开通,在联系中心血站准备大量血浆做血浆置换的同时,立即开展血液滤过联合针对肝脏的血液灌流、启动人工肝等血液净化治疗,帮助清除身体内各种毒素,调节内环境,帮助苏奶奶清除体内毒素、保护肝肾等重要器官。同时还给予了解毒、护肝、护心肾等综合治疗,经过当晚的抢救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下降一半,苏奶奶的病情暂时稳定了下来。
血浆置换术
按肾内科要求,输血科连夜紧急联系中心血站,第二天送来了ml血浆,肾内科又及时为苏奶奶进行了人工肝的另一种模式:血浆置换,过程很顺利。经过一天多的多学科合作抢救,苏奶奶的各项指标明显好转,肝功能指标由入院时的近一万下降到1千左右,凝血功能明显好转,肾功能恢复正常,神志恢复。
血浆准备中
6月27日,经过十几天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苏奶奶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恢复良好,出院回家休养。
人工肝支持系统,为受损的肝脏争取黄金治疗时间
人工肝技术,包括血液净化治疗多种模式,通过体外机械、理化或生物性装置,清除血液中多种有害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肝细胞的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的技术。现已成为肝衰竭治疗不可缺少的新型治疗手段。
苏奶奶在恢复中
不仅是生物毒素造成的肝损伤,酒精、药物等对肝脏的损害,也可以利用人工肝技术进行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主要包括针对肝脏的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血浆透析滤过、反复通过白蛋白透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等。二医院肾内科利用DPMAS人工肝技术将一位重度酒精肝并肝硬化肝衰竭患者抢救过来,目前复查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进行血滤+灌流术
蘑菇不可乱采,治疗迅速是关键
春夏之际,雨水丰沛,野生蘑菇生长迅速,本地居民多有采食蘑菇的习惯,但是一些有毒野生菌菇与可食用野生菌菇长相类似,普通百姓很难分辨。
毒蘑菇又称毒菌或毒蕈,属大型真菌类,误食可引起急性中毒。我国目前存在的毒蕈有余种,其中毒性极强可致死的有30余种,呈现地域性、季节性发病,常有家庭聚集和群体性发病的特点。部分品种中毒病死率高,其中具有肝毒性的鹅膏菌属品种中毒病死率高达80%。蘑菇中毒已成为我国食源性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类急症。
建议大家不要食用野生蘑菇!一旦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尽早就医,及时进行血液净化清除毒素。同时携带剩余的蘑菇样品,以备医生鉴定蘑菇的种类、毒性,进而确定治疗措施并判断预后。有的患者1~2天后肠道症状缓解或消失,精神状态较好,给人以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毒素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器官并造成损害,被称为假愈期,大约经过1-2天,病情又会突然恶化,危及生命。因此,蘑菇中毒患者症状消失后还应观察1-2天,如有不适应立即就医,防止因假愈而耽误治疗。
撰稿
院办张一璨
微编丨院办张一璨
校对丨院办唐奕欣周志晶
审核丨院办李建辉
医院医院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