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3岁,13kg,主因「嗜睡6h」入院。
病例分享
患儿于6h前因腹泻、呕吐,于当地诊所给予「补液」具体药物不详)治疗一次,家人自行口服复方地芬诺酯(具体量不详)治疗后,患儿出现嗜睡状态,无发热,无惊厥,呼吸不规则,为进一步诊治,遂入院。
查体:T:37℃,P:次/min,R:45次/min,Bp:70/55mmHg,嗜睡状态,双侧瞳孔直径约1mm,对光反射消失,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节律不规则,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腹软,未触及明显包块,神经系统查体未配合。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6x10^9/L,血红蛋白:g/L,PLT:x10^9/L;尿常规:尿蛋白微量;电解质:Na:mmol/L,K:3.8mmol/L,CO2CP:12.8mmol/L,血糖:4.8mmol/L,肝功能:IU/L,LDH:,ckmb:.2IU/L,Cr:umol/L,心电图正常;
最后诊断:复方地芬诺酯中毒;
复方地芬诺酯引起小儿中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该药剂量不易控制,使用量与中毒量较为接近;
(2)婴幼儿血脑屏障不健全,药物进入血液后,易通过血脑屏障扩散后对中枢神经造成损伤;
(3)复方地芬诺酯主要成分为盐酸地芬诺酯,其中盐酸地芬诺酯为哌替啶的衍生物,有与吗啡相同的基本结构,作用于阿片受体,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4)对药物的药理知识以及安全用药知识的缺乏;
(5)部分家长为迅速控制病情而超剂量服用。
复方地芬诺酯中毒有哪些临床表现?
复方地芬诺酯中毒为地芬诺酯和阿托品混合中毒
(1)早期症状主要有发热(非感染)、皮肤潮红、兴奋易激惹等阿托品样中毒表现;
(2)后期主要有呼吸抑制、中枢抑制、瞳孔缩小等阿片样中毒表现,可出现嗜睡、昏睡、昏迷及各种成都的呼吸抑制甚至呼吸停止;
注:地芬诺酯水解后的主要代谢产物为苯羧哌啶,该代谢产物有地芬诺酯类似的作用,其作用强度是后者的五倍,血浆半衰期是后者的二倍,而且可形成肝肠循环。
复方地芬诺酯中毒诊断标准是什么?
(1)有过量服药史;
(2)好发于婴幼儿,80%以上的患儿发病前有腹泻及服用复方地芬诺酯病史;
(3)多以嗜睡起病,进而昏睡甚至昏迷,个别患儿可出现惊厥;
(4)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甚至呼吸暂停;
(5)四肢肌张力减弱,深浅反射迟钝或消失;
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抢救地芬诺酯中毒成功的关键。
出现复方地芬诺酯中毒后如何急救处理?
纳络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对阿片受体的亲和性大于吗啡类药物,能阻止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用药后可迅速逆转阿片类药物所致嗜睡、昏迷、呼吸抑制、缩瞳等毒性作用。
(1)对服药或误服药物<12h的患儿均给与洗胃,催吐,导泻;
(2)呼吸衰竭时以呼吸机辅助呼吸;
(3)应用纳络酮首次给予0.05~0.1mg/kg静脉滴注,4h后改为每次0.01mg/kg静脉滴注,如患儿症状不缓解,可重复使用纳络酮;
(4)应用苯巴比妥或米达唑仑镇静、止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
复方地芬诺酯在儿科还会使用吗?
(1)新生儿和幼儿可引起呼吸抑制,故2岁以下小儿禁用;
(2)地芬诺酯本身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因其可加强中枢抑制的作用,故不宜与巴比妥类、阿片类、水合氯醛等其他中枢抑制药物合用;
(3)与呋喃妥因合用时,可使后者的吸收加倍,从而导致副作用明显加重。
我们需要明确患儿体质的特殊性,在儿童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合理性及有效性,保护患儿用药安全的同时也是保护自己。
编辑:兔子妍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投稿及合作:tuziwangyan
.白癜风是由于什么引起的白癜风初期症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