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康科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疾病的相关介

近日,医院内分泌科来了一位患者,患者今年62岁,患有“2型糖尿病”病史长达4年,患者一直以来从未注意过饮食,也很少监测血糖,近日患者感到“头晕、胸闷、心悸”,于年6月25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内分泌科何秀丽主任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患者皮肤干燥,皮肤弹性差,考虑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于是安排患者做了相关检查,诊断结果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入院后经监测血糖、积极补液、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抗炎、保护胃粘膜、吸氧积极对症治疗,患者头晕、胸闷症状很快缓解,次日尿酮体转阴,酸中毒纠正,纳差症状改善。现经“重组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平稳。现患者康复出院。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素明显不足,生糖激素不适当升高,造成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的征候群,系内科常见急症之一。

下面,让小编带大家简单的了解一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吧!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因素

1.急性感染:是DKA的重要诱因,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感染常见,且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急性感染又可是DKA的合并症,与DKA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更增加诊治的复杂性。2.治疗不当:如中断药物(尤其是胰岛素)治疗、药量不足及抗药性产生等。尤其是1型糖尿病病人停用或减少胰岛素治疗剂量,常可引起DKA。2型糖尿病病人长期大量服用苯乙双胍,尤其肝、肾功能不佳时易诱发DKA;也有报道大剂量噻嗪类利尿剂诱发者。近年来,有些患者轻信并无确切疗效的治疗手段或“药物”,放弃了科学的公认的正规治疗方案,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甚至停用了胰岛素,更易诱发DKA。3.饮食失控和(或)胃肠道疾病:如饮食过量、过甜(含糖过多)或不足,酗酒,或呕吐、腹泻等,均可加重代谢紊乱而诱发DK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表现

多数酮症酸中毒病人在发生意识障碍前数天有多尿、多烦渴饮和乏力,随后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是其典型发作时候的特点。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眼球下陷,脉细速,血压下降。至晚期时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嗜睡以至昏迷。

必要检查不能少

1.尿液检查

(1)尿糖:常强阳性,但严重肾功能减退时尿糖减少,甚至消失。

(2)尿酮体:当肾功能正常时,尿酮体常呈强阳性,但肾功能明显受损时,尿酮体减少,甚至消失。尿酮体定性用试剂亚硝酸铁氢化钠仅与乙酰乙酸起反应,与丙酮反应弱,与β-羟丁酸无反应,故当尿中以β-羟丁酸为主时易漏诊。

(3)有时可有蛋白尿和管型尿,尿中钠、钾、钙、镁、磷、氯、铵及HCO-3等排泄增多。

2.血液检查:

(1)血糖:血糖增高,多数为16.65~27.76mmol/L(~mg/dl),有时可达36.1~55.5mmol/L(~mg/dl)或以上,血糖36.1mmol/L时常可伴有高渗性昏迷。

(2)血酮:定性常强阳性。但由于血中的酮体常以β-羟丁酸为主,其血浓度是乙酰乙酸3~30倍,并与NADH/NAD的比值相平行,如血以β-羟丁酸为主而定性试验阴性时,应进一步作特异性酶试验,直接测定β-羟丁酸水平。DKA时,血酮体定量一般在5mmoL/L(50mg/dl)以上,有时可达30mmol/L,大于5mmol。

如何预防酮症酸中毒

1.对于1型糖尿患者不可随便停用胰岛素,如果发现自己不思饮食或出现感染问题,不能随心所欲地停吃、停喝,更不能停用胰岛素。

2.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不能随便中断有效的治疗,频繁更换治疗药物。当出现严重感染、心脏病发作或遭受重大精神打击时,医生可能建议你“临时”使用胰岛素,此时千万不要拒绝胰岛素这位“生命之友”。

3.平时要培养多喝水的习惯。如糖尿病症状加重、出现不明原因消瘦、恶心、呕吐等,要及时检查血糖。如果一时难以弄清是低血糖还是高血糖、又无法检查血糖和酮体时,可以让患者尝试喝一点糖水,如症医院。如血糖超过15毫摩/升,必须检查尿酮体。若尿酮体阳性,患者可以先喝―毫升水(约两大杯)。如尿酮体强阳性或持续阳性,医院进一步检查。









































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voc.com/xdjzdzd/7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