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共20题,参考时限25分钟)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B
本题考查时政。
A项正确,《意见》指出,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村民对村务进行民主监督的机构。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对从源头上遏制村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B项错误,《意见》指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中推选产生,任期与村民委员会的任期相同。而村民委员会的任期为三年,所以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任期也为三年。
C项正确,《意见》指出,村务监督委员会及其成员有以下权利:(1)知情权;(2)质询权;(3)审核权;(4)建议权,向村“两委”提出村务管理建议,必要时可向乡镇党委和政府提出建议;(5)主持民主评议权。
D项正确,《意见》指出,村务监督委员会要紧密结合村情实际,重点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的监督。主要是建设文明乡风、创建文明村镇、推动移风易俗,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执行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情况。
故正确答案为B。
2.A
本题考查《刑法》中刑罚的执行相关知识。
A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二款: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B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六条第二款: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C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由此可知,假释不适用于拘役。
D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三条: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故正确答案为A。
3.D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中的宪法知识。
A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B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七条: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C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故“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表述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
4.C
本题考查《行政复议法》中关于抽象行政行为连带审查的基本知识点。
《行政复议法》第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
(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前款所列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规章的审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
A项正确,国务院部门的规定属于连带审查的范围,可以在提起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时申请对国务院部门的规定审查,说法正确。
B项正确,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属于连带审查的范围,可以在提起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时申请对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审查,说法正确。
C项错误,省级规章不属于连带审查的范围,在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复议时不可以申请对省级规章连带审查,说法错误。
D项正确,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属于连带审查的范围,在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复
议时可以申请对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连带审查,说法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5.C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知识,结合选项,具体分析。
A项错误,选项说法正确,但题干强调的是实践的观点,与运动无关,属于无关选项。
B项错误,选项表述有误,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错误的意识不能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C项正确,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力图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体现了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D项错误,选项表述有误,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故正确答案为C。
6.A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主要考查文化常识的相关知识点。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年首次颁发。
A项错误,诺贝尔奖并不包括数学奖。且高斯生于年,卒于年,其时诺贝尔奖尚未创立。
B项正确,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特蕾莎修女,以表彰她“为克服贫穷所做的工作”。
C项正确,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在公告中说,由于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所以决定把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他,但直到年他才领到奖。
D项正确,居里夫人是第一位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年荣获物理学奖和年荣获化学奖。
故正确答案为A。
7.C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主要涉及古代称谓的相关知识。
A项错误,“豆蔻年华”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一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泛指十三、四岁的姑娘,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B项错误,“昆仲”出自《仪礼·丧服》:“昆仲,四体也,故昆仲之义无分”,是称呼别人为兄弟的敬词。“昆”古义为哥哥,“仲”为弟弟,昆仲代指兄弟,比喻关系亲密友好,而不是古代叔侄之间的称谓。
C项正确,“高足”出自《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指良马、骏马,后来成为对别人学生的敬称。
D项错误,“伯仲叔季”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指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选项中排序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8.D
本题考查与农业有关的著作。农学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取得成就最辉煌的学科之一,《泛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统称为五大农书,是中国现存古代农学专著中的杰作。
A项错误,《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所著,内容囊括了我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并列为我国农学著作的两大丰碑。
B项错误,《天工开物》是明朝宋应星所著,是世界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C项错误,《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
D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该书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的农牧业生产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故正确答案为D。
9.D
本题考查世界历史。
A项正确,《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阐明了权力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而不可侵犯等原则。
B项正确,为了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年北美十三州人民奋起抗英,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并在年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C项正确,《共产党宣言》发表于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D项错误,《开罗宣言》是在反法西斯战争,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下,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谈精神为基础草拟的国际协定,表达了同盟国打击并惩罚侵略者、维护国际正义的共同政治意愿。《开罗宣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D。
10.C
本题考查中国历史。
A项正确,“武庚之乱”又称“三监之乱”,是指西周初期商王畿地区三位统治者的叛乱事件。面对严峻的形势,周公旦亲自东征,平定“三监之乱”,彻底消灭了殷商王朝的残余势力,扩大东方境土。
B项正确,“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此战过后,商纣王于鹿台自焚,商朝灭亡。
C项错误,“国人暴动”是指公元前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事件发生后,周厉王出逃,周公(周定公)、召公开始理政,史称“共和行政”。周幽王,姬宫湦(前年―前年),为西周时期最后一位君主,与国人暴动无关。
D项正确,“长勺之战”是指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双方指挥官为鲁国名臣曹刿、齐国名臣鲍叔牙。此战中,曹刿等到对方士气逐渐衰落,才下令进攻,后发制人,帮助鲁国取得战役的胜利。
故正确答案为C。
11.A
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主要涉及我国古代选官制度。
A项错误,“孝廉”出现于西汉,其并不是独立的选官制度,而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意为孝顺父母、办事廉正。察举制科目有孝廉、茂才、明法、文学、贤良方正等,“举孝廉”实际多为世族大家所垄断,真正选出的有用人才很少。
B项正确,察举制出现于西汉,是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汉高祖刘邦下求贤诏,要求各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的制度。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
C项正确,征辟制始于西汉,意为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D项正确,科举制始于隋朝,一直为后世朝代所用,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称为科举。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对中国政治、文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故正确答案为A。
12.C
本题考查化学常识。
A项错误,银粉漆是指用铝粉等加稀料搅拌后的流状物,多用于老式建筑中的水暖管道表面粉刷。铝是银白色的金属,与氧气反应能够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而银的性质比较稳定,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因此不能做“银粉”。
B项错误,用铁锅做饭时,锅壁上的铁在铲子的刮蹭之下,有微量碎屑掉下来,接触到食物中的酸性物质之后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铁离子”,混入到食品当中,增加食物中铁的含量。铁元素不能单独以“铁离子”的形式存在,因此选项错误。
C项正确,鲜鸡蛋通过呼吸作用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生成的碳酸钙把鸡蛋壳上的气孔堵住,使细菌无法进入壳内,从而达到保鲜作用。
D项错误,漂白粉是一种有较强氯臭的白色粉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主要用于游泳池、工业循环水、饮用水、杀菌卫生防疫、纸浆纱布等的消毒。漂白粉可以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而明矾才是自来水的净水剂,因此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13.B
本题考查物理常识。
A项正确,声音的传播和光线的传播一样,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吸收现象。坚硬、光滑的物体表面对声音有明显的反射作用,柔软、粗糙、多孔的物体表面则有很好的吸收作用。
B项错误,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因此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最慢的,而不是最快的。
C项正确,声波能携带能量。医学上,可以通过仪器所反映出的超声波的波型、曲线,或影像特征来辨别病症,还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传递的能量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项正确,“双耳效应”是人们依靠双耳间的音量差、时间差和音色差判别声音方位的
效应。影院可以利用“双耳效应”,通过录音技术录下声响,然后用两个或几个音箱播放出来,形成立体声,使得影片的音效更加真实,更具空间感。
故正确答案为B。
14.D
本题考查生物常识,主要涉及唾液的相关知识。
A项错误,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而不是由舌头分泌。唾液腺是人或脊椎动物口腔内分泌唾液的腺体。唾液的分泌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也会受到饮食、环境、年龄以及情绪或唾液腺病变等影响。
B项错误,唾液遇碘不会变蓝,淀粉遇碘才会变蓝。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遇碘并无显色反应,而淀粉能吸附碘,使碘吸收的可见光的波长向短的波长方向移动,棕色的碘液就会变成蓝色。
C项错误,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糖类,唾液中并无消化糖类的酶,所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初步消化淀粉,而不能消化糖。
D项正确,淀粉在口腔中,仅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分解为麦芽糖,进入小肠后麦芽糖在胰、肠麦芽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
故正确答案为D。
15.B
本题考查科技理论与成就。
①原子弹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阻止对方军事行动,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二战期间,美国陆军部于年开始研制原子弹,并于年试爆成功,标志着原子弹的诞生。
②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和军事应用的往返飞行活动。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进入地球轨道,标志着载人航天活动的开始。
③克隆羊多莉是世界上首例没有经过精、卵结合,而由人工胚胎放入绵羊子宫内直接发育成的动物个体。年7月5日,克隆羊多莉诞生,标志着生物技术新时代的来临。
④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于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正式提出。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④①②③。
故正确答案为B。
16.B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主要涉及核电站的相关知识。
A项正确,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反应将所产生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发电厂,其使用的燃料一般是放射性重金属铀、钚。
B项错误,核能发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核裂变,又称核分裂,是指由重的原子核(主要是指铀核或钚核)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弹、裂变核电站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就来源于核裂变。
C项正确,“华龙一号”是国内首台ZH-65型蒸汽发生器,它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第三代核电设备自主设计制造能力已经成熟,现已出口英国、法国和南非等多个国家。
D项正确,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是目前国内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装机最大的核电基地。
故正确答案为B。
17.D
本题考查生活常识。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根据力臂长短,杠杆可分为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A项正确,跷跷板符合杠杆平衡条件,属于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又不增加移动距离。
B项正确,钓鱼竿符合杠杆平衡条件,属于费力杠杆,虽费力但缩短了移动距离。
C项正确,钢丝钳符合杠杆平衡条件,属于省力杠杆,其动力臂较长,动力较小,省力,但会增加移动距离。
D项错误,不倒翁的设计没有用到杠杆原理,而是体现了重心与稳定性的关系。当不倒翁在竖立状态处于平衡时,重心和接触点的距离最小,即重心最低,而偏离平衡位置之后,重心升高,因此,受到外力后,它总是能自行恢复平衡状态。
故正确答案为D。
18.B
本题考查经济常识。
A项错误,幸存者偏差驳斥的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这个被驳斥的逻辑谬误指的是只
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B项正确,格雷欣法则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意为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如果其中之一发生贬值,其实际价值相对低于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将被普遍收藏起来,逐步从市场上消失,最终被驱逐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将在市场上泛滥成灾,导致货币流通不稳定。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钱包里既有新钱又有旧钱的时候,大家都愿意把旧钱花出去买东西,留下“新票”。道理很简单,出于对新钱的偏好。从这种偏好中,就出现了格雷欣法则的萌芽。
C项错误,边际递减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与题目无关。
D项错误,权衡取舍原则指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当人在做出选择时,会权衡利弊,题目当中的选择是下意识的,不需要经过思考和权衡,故该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19.C
本题考查自然常识,主要涉及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天气系统是指具有一定的温度、气压或风等气象要素空间结构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
A项正确,气旋是指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气旋中,天气常发生剧烈的变化,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B项正确,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从四周流向中心,使气旋中心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被迫上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所以每当气旋过境时,云量就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
C项错误,反气旋是指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的水平空气涡旋,在北半球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是气压系统中的高压,而气旋才是气压系统中的低压。
D项正确,反气旋是气压系统中的高压,其气流在水平方向由中心向四周流出,垂直方向上高层的空气就会自上而下来补充,形成下沉气流。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其中所含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冬季多晴冷天气,夏季多晴热高温天气,春秋两季多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的天气。
故正确答案为C。
20.D
本题考查中国地理。
A项正确,出自孟浩然《晚泊浔阳望香炉峰》,“浔阳”即今江西省九江市,古时流经此处的长江一段被称为浔阳江,而县治在长江之北,即浔水之阳,“浔阳”由此得名。“香炉峰”即庐山香炉峰,有瀑布,历代多有题咏。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B项正确,出自李白《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彭蠡,即彭蠡湖、彭湖,为今鄱阳湖。鄱阳湖在古代还有过彭蠡泽、彭泽、扬澜、宫亭湖等多种称谓,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今江西省境内,也是生物种类非常丰富的世界六大湿地之一。
C项正确,出自陆游《寄答绵州杨齐伯左司》,滕王阁,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位于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越王楼,位于四川省绵阳市龟山之巅,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时所建。
D项错误,出自李白《独坐敬亭山》,敬亭山,位于今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易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自南齐谢脁《游敬亭山》和唐朝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
故正确答案为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