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约翰·肯尼迪·图尔说过,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作为父母,我们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馈赠,不是豪车,也不是豪宅,而是教给他抵御挫折、战胜困境的勇气和希望。
前不久,山西太原学生的跳楼事件,再次刺痛了诸多父母的心。6月24日下午,山西太原万柏林第三中学的刘同学,在课堂上玩手机。班主任褚老师发现后,将其手机没收。却不料当晚,孩子在家跳楼身亡。
眼前的悲剧,在查清事因、追究对错、判定责任外,为人父母的我们或许还应该多一些反思与自省:生命是如此珍贵之物,为何在孩子眼中却如此一文不值?
现在的人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孩子渴望父母的陪伴时,直接给予手机,让孩子玩乐,直到孩子渐渐离不开手机,一不如意,就做出冲动的事情,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做手机“中毒”了。
一.延时满足孩子的需求
年,美国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做了著名的“糖果实验”。把一群4岁的孩子带到一个房间,给他们每人一颗糖果,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就吃掉它,就只能得到这一颗糖。如果20分钟之后再吃它,就能得到第二颗糖。
等他离开房间,一些孩子急不可待地吃掉了软糖,一些孩子则选择等待。当然,成功熬过20分钟的孩子都分到了第二颗糖。
实验之后,心理学家对参与实验的孩子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他们发现,那些能延迟满足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自控力更强,对挫折和痛苦的免疫力也更强,未来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到1颗糖的孩子,则更为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遇到困难时,更易放弃。
孩子的容忍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学会等待和忍耐,是每个人度过逆境所必备的能力。所以,延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培养孩子的忍耐力,来克制孩子玩手机,使其逐渐不玩。
二、父母多陪伴孩子户外运动
著名儿童心理专家李玟瑾教授曾说过,孩子的抗挫力主要取决孩子意志力的强弱。而意志力与人的智力无关,但可以通过运动来培养和提升。
一个习惯长跑的孩子,其意志力和忍耐力,会比从来不运动的孩子,更加强大坚定。父母应该多陪伴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况且,运动也是一种健康积极的释压方式,在锻炼孩子身体的同时,也能让孩子发泄某些负面的情绪,有利于孩子在困境中找回理智,避免走上极端道路。
三、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的很多习惯都会习惯性跟随父母,所以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把好的习惯教育给孩子,帮助孩子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热爱生活。家是孩子最好的港湾,
父母的爱是孩子最后的退路。孩子还小,往后的路还很长,在我们能够陪伴的时候,就应该尽为人父母之职责,为孩子好好地保驾护航。
惠成出版传媒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