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伯天才还是魔鬼

他因为攻克氨的合成这一世界难题,将无数人从饥饿的死亡线上拯救出来;他也因发明大量化学武器并用于战争,使无数人伤残致死;他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受人尊敬,他也是战争魔鬼遭人唾骂。弗里茨·哈伯,德国化学家,年12月9日出生在德国西里西亚布雷斯劳(现为波兰的弗罗茨瓦夫)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年,成为第一个从空气中制造出氨的科学家,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因此获得年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一战中,哈伯担任化学兵工厂厂长时负责研制、生产氯气、芥子气等毒气,并使用于战争之中,造成近百万人伤亡,遭到了美、英、法、中等国科学家们的谴责。年1月29日,哈伯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于瑞士的巴塞尔。哈伯划时代的化学天才弗里茨·哈伯年12月9日出生于德国一富商家庭。他在读书期间就显现出巨大的化学天赋,23岁那年,德国皇家科学院破格授予他化学博士学位。哈伯从年开始进行合成氨的试验。此前已有无数科学家从18世纪中叶就开始这一努力,历经一个半世纪,仍研究未果。年,哈伯在℃高温、兆帕高压条件下,用锇作催化剂,以电解水生成的氢和大气中的氮为原料,成功得到了氨浓度为6%~8%的产率。年,他又用原料气循环使用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氨、氮混合气率不高的问题。年哈伯建成一座日产30吨合成氨的工厂。哈伯的发明震动了全球化学界,并产生划时代效应。他的发明使大气中的氮变成生产氮肥的、永不枯竭的廉价来源,从而使农业生产依赖土壤的程度减弱。哈伯因此被称作解救世界粮食危机的化学天才。丧心病狂的毒气弹魔鬼就在哈伯建成氨工厂这一年,一战爆发。哈伯是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他完全效忠于德皇,将其所有的才华投入到毒气弹的研制和使用中。年9月,哈伯向德军参谋本部提出了一条灭绝人性的建议:用他研制的化学武器打开缺口。德军在哈伯的指导下很快建立了世界第一支毒气部队。年4月,哈伯亲临前线指挥毒气弹的施放。大量的钢瓶氯气飘向联军阵地。这场化学战首开了人类战争史上将毒气弹用于实战的先例。联军1.5万人中毒,其中人死亡。哈伯的行径立即遭到无数仁人的指责。他妻子克拉克·哈伯反对最为强烈。但此时的哈伯已丧心病狂,完全被所谓的民族主义蛊惑,听不进去任何劝告。他妻子万念俱灰,愤而自杀。妻子的死并没能唤起哈伯的良知,他反而变本加厉。年12月,哈伯指挥他的毒气部队对伊普尔地区的英军施放毒剂,造成英军余人中毒;年,他又指导德军对英军进行首次芥子气攻击,10天内使英军1.4万人中毒。迟到的忏悔毒气弹在战争中一次又一次惨无人道的灾难性杀伤,使哈伯越来越受到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强烈谴责。在这种谴责下,哈伯终于开始反省自己对人类文明犯下的滔天大罪,内心十分痛苦。年,他毅然辞去他在化学兵工厂和部队的所有职务,以向那些在毒气弹中痛苦死去或终身残废的人谢罪。但哈伯的忏悔已太迟了。整个一战中,有万人受到化学战的伤害,其中有9万人死亡,幸存者中约有60%的人因伤残离开军队。这些都与哈伯研制化学武器、指挥化学战有关。年,瑞典科学院考虑到哈伯发明的合成氨对全球经济巨大的推动作用,决定给哈伯颁发年唯一的诺贝尔化学奖。消息传来,全球哗然。一些科学家指责这一决定玷污了科学界。但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科学总是受制于政治,科学史上许多发明既可用来造福人类,也可用于毁灭人类文明;哈伯发明合成氨,可以将功抵过。面对接踵而来的掌声与唾骂,哈伯平静地说:“我是罪人,无权申辩什么,我能做的就是尽力弥补我的罪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voc.com/xdjzdyf/159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