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猪免疫操作要点技术指南

贵阳白癜风治疗中心 http://m.39.net/baidianfeng/a_12128976.html

一、免疫前相关检查及注意事项

1、接种前疫苗的检查

1)检查疫苗是否在有效期内,过期疫苗禁止使用。

2)检查疫苗外包装是否洁净完好,标签是否完整。

3)出现瓶盖松动、疫苗瓶裂损、破乳(疫苗瓶底部出现清亮水相析出)、色泽、物理性状等与说明书不符、瓶内有异物、发霉的疫苗,不得使用,并及时与生产厂家联系。

2、接种前猪群的检查

1)在猪群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接种疫苗,体弱、患病猪疫苗免疫要适当推迟。

2)猪群中有发热、腹泻、呼吸道疾病的个别猪只,经治疗恢复后的再补免疫苗。

3)猪群在转群、长途运输等应激条件下,应推迟免疫。

4)母猪配种后1个月及临产前1个月内最好不要免疫疫苗,若需要普免,尽量减少机械性应激。

5)在高温、高温、寒冷等季节接种时,建议提前3~7日对猪群做整体保健。

3、接种前疫苗的回温

疫苗回温是指疫苗从冰箱内取出后,将疫苗温度从2-8℃升温至20-25℃,再给猪群免疫,以减少猪的应激。可以使用水浴回温、自然回温、手握回温等方法。

1)水浴回温法:将水浴锅温度设置为35℃(也可在水盆中加温水),将从冰箱中取出的疫苗瓶放入水浴锅中,约8分钟疫苗即可回温至20℃。

2)手握回温法:疫苗从冰箱中取出后,用双手握住疫苗瓶使疫苗回温,约10分钟疫苗即可回温至20℃。

3)自然回温法:疫苗从冰箱中取出后,将疫苗放置在室温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使疫苗回温。环境温度为26℃时,回温到20℃约需41分钟。环境温度为37℃时,回温到20℃约需13分钟。

4、接种前注射器的选择

1)对保育猪可以选择使用连续性注射器。

2)对育肥猪、经产母猪、后备猪种公猪可以使用10ml规格兽用不锈钢金属注射器,剂量定位准确,推注感强。

3)猪场使用20ml规格兽用不锈钢金属注射器较为普遍,多用于免疫2ml剂量以上的疫苗,或者治疗性药物使用,一次性吸入量大,便于操作。

5、接种前针头的选择

1)注射器和针头应洁净,并用湿热方法高压灭菌或用洁净水加热煮沸消毒法消毒15分钟以上。

2)灭菌后的注射器与针头如果长时间不用,在下次使用前应重新消毒灭菌。

3)多数疫苗要求耳根后颈部肌肉注射,猪体重越大,颈部脂肪层越厚,建议不同体重的猪选择使用不同大小的针头。具体如

6、接种前免疫人员的要求

1)技术人员应仔细阅读疫苗说明书,注意免疫剂量、免疫部位和注意事项。

2)准备必要的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或肾上腺素),用于疫苗使用过程中个别动物发生不良反应时及时救助。

3)所有的免疫人员在进入圈舍前,必须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护。如戴口罩、戴手套、穿鞋套、穿防护服,洗手,洗澡,消毒等。

二、免疫操作注意事项

1、抽取疫苗的注意事项

1)所有注射器具必须严格消毒,一支注射器只能用于一种疫苗的接种,接种时针头要逐头更换。

2)抽取疫苗前,应对疫苗瓶口进行消毒。

3)接种前将疫苗充分混合均匀,但切勿剧烈晃动,以免产生气泡影响免疫剂量的准确性。同时,气泡将增大注射部位的肿胀,持续的肿大会使动物产生疼痛感。

4)吸出的疫苗切不可再回注于瓶内;针筒排气溢出的疫苗应吸积于酒精棉球上,并将其收集于专用瓶内,用过的酒精棉球、碘酊棉球应收集到指定容器内,与疫苗瓶一同进行无害化处理。

2、疫苗注射时的注意事项

1)免疫人员应以有序、安静的方式进行接种,对怀孕母猪和仔猪动作轻柔、小心。

2)对三月龄内的猪只最好的保定方式是抓住其前肢,使猪两后肢站立;年龄、体重较大的猪,将其挤于猪圈的一角加以保定;已接种猪只做好标记,避免漏接。

3)注射部位剪毛后,用70-75%酒精棉或碘酊擦净消毒,再用挤干的酒精棉擦干消毒部位。

4)疫苗要注入猪耳根后的深层肌肉内,注射时避开耳道。注射时针头与皮肤表面呈90度,避免疫苗流出。

5)严禁“飞针”方式注射疫苗,这样容易造成注射剂量不准确、注射部位不准确。

6)一支注射器只能用于一种疫苗的接种,接种时针头要逐头更换,做到一猪一针头。

7)在免疫过程中需要暂停接种时,应低温保存疫苗并避免日光直射。

8)注射剂量按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切记不可超大剂量接种。

9)疫苗接种过程中,若发现有注射部位出血、漏液等情况时,要及时进行补免。

三、免疫后观察及不良反应处理

1、疫苗接种后的记录及观察

1)做好接种记录和免疫标志,注明接种家畜品种、大小、接种时间、疫苗批号及注射剂量等。

2)接种后当天注意观察猪群的临床反应,出现呼吸加快、皮肤发红、肌肉震颤、耳朵发紫、口吐白沫等急性过敏反应时,应及时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紧急救冶。

3)个别猪因机体差异,如体温升高40.5℃以上,反应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需根据情况对症治疗。

4)一般情况下,免疫后1-2日内,猪只体温略有升高,采食量减少,多较轻微,无需治疗,建议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小苏打、黄芪多糖等进行保健。

2、废弃疫苗及疫苗瓶的处理

1)每瓶疫苗启用后,当天用完,疫苗瓶中剩余的疫苗不可存放到下次使用。

2)使用后的疫苗瓶,严禁随意丢弃,必须经过高温煮沸灭菌后,集中回收作无害化处理。

3、过敏反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1)药物处理。可皮下或肌肉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2毫升/头。

2)心脏按压处理。在注射抗过敏药物的同时,可实施人工心脏体外按压,对猪胸腔左侧心脏部位按压后立即放开,过敏反应较轻的猪实施3-5分钟即可生效。

3)对于体温升高40.5℃左右的猪可用青霉素加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对食欲不振的猪还可配合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药物。

4)动物使用过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肾上腺素,停药后需要重新补免疫苗,以使得猪获得坚强的免疫保护。因为皮质激素类药物是免疫抑制剂,在免疫过程中会抑制免疫抗体的产生。

5)对妊娠期、新生幼畜慎用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可兴奋子宫平滑肌,导致子宫收缩引起妊娠母猪流产,也可通过血胎屏障,导致胚胎异常发育形成死胎,此外地塞米松干扰钙的代谢,导致幼畜新陈代谢紊乱和消化不良。

6)地塞米松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例如氯化钙、磺胺嘧啶钠、水杨酸盐、氯丙嗪等等,合用会导致无效甚至中毒,使用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四、建全免疫档案

猪只免疫后,应规范填写免疫记录,建立健全免疫档案,其内容主要包括疫苗名称、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以及接种日期、数量、剂量、耳标号、免疫实施人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voc.com/xdjzdhl/14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