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致多人中毒,有人死亡紧急提醒近期勿食

青口贝,即翡翠贻贝,

大连等地区称为“海虹”,

干制后即为“淡菜”。

分布于东海南部和南海沿岸、渤海区域。

据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

年4月30日发出食用海虹的预警通告:

“海虹”又称贻贝,是北方常见的一种食用性贝类,双壳黑褐色。近年来,北方沿海县市发生了多起因食用海虹引起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事件。

海虹的麻痹性贝类毒素是由于海虹摄食有毒藻类在体内蓄积毒素造成的,根据近几年的监测,海虹麻痹性贝类毒素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从3月下旬随着气温的升高,海虹体内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逐渐升高,6月降至判定限量值以下,现正处于上升期。

根据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我局近期检测结果显示,贻贝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已经超出安全限量标准2.0倍以上,如果食用极易引起中毒,会导致人出现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流涎发烧、皮疹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为防止海虹中毒事件的发生,提醒广大市民近期不要采集、买卖、食用海虹。一旦发生食用海虹出现中毒症状后,医院就诊。

海虹,网络配图。

一把钳子,一提小桶,构成了社交平台上“赶海网红”们的基本装备。视频里的他们只需在海边的礁石沙滩间寻找片刻,就能拾得满满一桶的珍馐美味,海虹、毛蚶、扇贝等应有尽有,让屏幕前的“粉丝们”羡慕不已。

然而,美味的诱惑背后竟是对生命的威胁。

有媒体报道,近日河北省秦皇岛市陆续出现9例食用海虹中毒患者,经临床医生询问得知,患者均食用了自己捕捞的海虹。在这之后,唐山市曹妃甸区也出现2例食用海虹中毒患者,其中1名经抢救无效死亡。而近年来每到四五月份,就有此类中毒事件见报。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吃海虹中毒呢?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阮光锋表示,其原因与海虹体内蓄积的贝类毒素有关。“藻类大多可以产生毒素,海虹本身并无毒,一旦摄取了海水中的有毒藻类,就会被毒化,藻类的毒素对海虹无害,但会大量聚集在海虹的内脏和生殖腺中,且很难排出。海虹中毒会导致出现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流涎发烧、皮疹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仅0.5mg就能使人毙命。”

阮光锋特别强调,所有贝类毒素引发的中毒,目前均无特效治疗药物。

据秦皇岛市疾控中心介绍,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我国海洋赤潮中最常见的贝类毒素,分布广、危害大,是贝类毒素里面最毒的,极耐高温,即使是烹煮后的海虹,其体内依旧存有此类毒素。四到五月份是海虹体内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最高的时候。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近年来贝类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由于海洋污染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次数也愈益频繁。为应对贝类中毒事件频繁发生,许多国家规定从五月至十月进行定期分析,发现上述测定超过标准,即发出警告,规定不得采取、出售及贩卖含毒贝类。由于贝类的毒素主要积聚于内脏,因此有的国家规定贝类要去除内脏才能出售,或规定仅留下白色肌肉供食用。

实际上,此前官方已经发过关于海虹等海产品的食用预警。3月25日,秦皇岛海洋和渔业局海港分局发布预警通告,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海港区辖区海域内采集捕捞海虹、毛蚶、扇贝。同时建议广大市民近期不要购买、食用海虹、毛蚶、扇贝等贝类。

阮光锋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贝类时,尽量去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沿海地区居民不要在赤潮预警期间“赶海”打捞或采食海产品,更不要在排水口(如电厂冷凝水、生活污水)附近海域采集、捕捞海产品。在食用贝类时要去除消化腺等内脏,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食用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医院治疗。

爱吃海鲜的“吃货们”,享受美味海鲜,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食用海产品、水产品时,一定要充分煮熟、蒸透。若食用后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应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诊治。

其次,在处理生鲜时应戴手套,以防扎伤,一旦出现伤口要尽快处理,如果伤口又窄又深,医院咨询是否需要打破伤风疫苗。

另外,假期旅游到海边戏水也要做好保护措施,特别是肝功能不良者或身体有伤口者,以免被创伤弧菌侵袭而导致感染。

一指禅戳标题阅读!18年前沈阳祖孙凌晨被入室窃贼惊醒遇害,凶手落网!只管去拼!来年再战!致敬!每一个平凡的伟大!事关五一出行!沈阳地铁运营时间有调整!15岁少年“用心”救了14岁少女新冠疫苗证明能代替核酸检测报告吗?省市疾控紧急提醒!

来源:辽沈晚报(lswbwx)综合秦皇岛发布、经济日报

编辑:金飞

转发提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voc.com/xdjzdhl/121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