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技术】洪灾以后猪场消毒防疫措施
防疫技术今年进入汛期以来我国南方持续性的强降雨天气,引发了多地洪涝灾害。灾区养猪场被淹没的情况时有发生。洪灾过后,一些潜伏次生危害因素对猪场安全造成更大威逼。洪灾除给养猪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外,还极易造成一些自然疫源性疫病的流行。因此灾后防疫消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洪灾以后如何使用绿色环保、高效广谱型消毒剂“威特格瑞”在猪场消毒的方法及其相应防疫措施罗列以下,希望对受灾养猪户能有所帮助。
1、洪灾以后的潜伏危害因素
1、环境方面因素:水源污染,延续的洪灾必将会污染养猪场水源;圈舍设施污染,洪涝将大量的垃圾及病原微生物随洪水进注猪场内外,猪场环境严重污染;土壤下的病原(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暴露,成为传染源,易引发猪病;圈舍温度、湿度较高,饲料霉变,易引发猪群霉菌毒素中毒。
2、猪群因素:浸泡在洪水中的猪群抵抗力下落,疫病发病率升高;病死猪的各种污物及垃圾随洪水4溢,易造成猪舍、水源、环境再次污染。加上气温变化大,最易引发猪瘟、口蹄疫、炭疽、猪肺疫、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等传染病产生。
3、外界虫媒因素:外界滋生的大量蚊、蜱等吸血昆虫易传播螺旋体病、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等病,也易引发猪群体内外寄生虫病。
4、热应激因素:天热无风,猪舍内湿度过大,气压很低,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易致使猪群食欲下落、呼吸急促、精神沉郁,乃至可引发湿疹、皮炎等的应激反应性疾病。特别在中午,日照强烈,蒸发量大,空气闷热,猪群也极易中暑。
2、针对上述危害因素应采取的措施
1、圈舍及其环境清算、消毒和杀虫。
对猪圈及其周围场地淤泥、污物进行一次彻底清除,并集中于固定场地进行堆积发酵或深埋。清除场内外的杂草,尽快疏通排水系统,避免洪水过后场内有积水和粪便。
对所有清算过的场地用1:-稀释的威特格瑞喷洒消毒每天两次,连续2周。对受洪水破坏的设施、装备要抓紧修整,特别是蓄水池、水井要掏洗干净,为避免猪场饮用水被污染,建议全场饮用水中按每吨加入kg威特格瑞消毒剂,延续添加周。
对猪舍外围水沟、水塘,选用高效、低毒、安全的杀虫剂,喷洒杀虫,每周次,连续周。以减少有害昆虫的繁殖,预防虫媒疾病产生。
2、所有猪舍连续带猪消毒。
场内所有圈舍用1:-稀释的威特格瑞带猪喷雾消毒,每天一次连续2周。带猪喷雾消毒,既能直接杀灭隐藏于猪舍内环境,包括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又能直接杀灭猪体表、呼吸道浅表滞留的病原体。对猪瘟、口蹄疫、蓝耳、圆环等均有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也对猪葡萄球菌、附红细胞体、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猪场各种设施用具及工作人员衣物、鞋帽用1:-的威特格瑞浸泡消毒(30分钟以上)。每周次,连续2周。
3、死猪及污染物、深埋无害处理。
对病死与溺亡的猪要及时打捞无害化处理,尽量减轻死猪的腐烂,以避免扩大疫病沾染的范围。死猪体内带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如不及时处理,任其腐烂不但散发恶臭污染空气,而且病菌会随水流淌,四周散布传播疾病,危害公共卫生安全乃至会引发起人、畜疫病流行。因此必须将死猪及其污染物及时集中于在固定场所一并深埋,深埋时须选在地势高、阔别水源处,挖一个2米以上的深坑,在坑底铺上一层最少1.6厘米厚的石灰,把病死猪密封后放进坑内,再铺一层生石灰,最后用土盖严,尸体上覆盖的土层厚度不得小于1.5米。
4、猪群保健、驱虫和免疫。
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益生菌)、多维素、清热解毒类中草药,预防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及时视察猪群,根据不同情况再肯定下一步保健方案。
根据猪群体重向饲料中加入左旋咪唑或抗蠕敏驱虫药一次性投服,间隔天一次,连用3次。
按程序做好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流行性腹泻及仔猪副伤寒、链球菌等主要传染病的免疫工作。
5、改良猪群环境、营养及饲喂方法。
安装风扇提高猪舍透风强度改良湿热环境,同时给猪群饲喂一些新鲜的蔬菜、西瓜皮等青绿饲料以减缓热应激。
提高猪群饲料营养,喂饲时要少喂勤添,以防剩料过夜后产生霉变。杜绝用发霉饲料喂猪。
6、在消毒防疫进程中做好个人防护。
在打捞和无害处理病死猪时,要穿着雨鞋或水裤,戴手套、口罩。下水前在身上喷洒1:-稀释的威特格瑞消毒药水。打捞结束以后,要用1:-的威特格瑞消毒水进行全身清洗消毒。同时对打捞工具及服装也要完全消毒。
销售公司何一凡
点击下方“浏览原文”
北京哪里白癜风病看的好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