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温季节来了,敬你一碗绿豆汤

文:南丰后人

图:来自网络

炎炎夏日,中饭后打个盹。眯醒来时,一碗清凉绿豆汤出现在了你的面前,一旦入口,绵软滑糯,微甜凉爽,妙不可言——这就是神仙般的享受。

我在参加农业生产那几年,绿豆汤就是我最美好的惦记。

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正当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可以放开手脚开挖自留地了。这对于千百年来以土地为命根子的农民来说,真是天大的福祉。父老乡亲起早贪黑开种自留地,我也加入了轰轰烈烈的私有制进程当中。

眼见离家的近点的荒地已经被乡亲们占了先机,我只得往山里进军。在一个叫桃树坞的山脚下,我寻找到一片山坡,尚未被人开垦。于是,利用清晨或傍晚的农闲时间,用锄头做扁担,担着畚箕进山,独自挖山不止。

在挥汗如雨的孤独中,心里默念着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夜幕降临时,我每每还有一担树根挑回家来。母亲说:这柴根留到寒冬腊月用,经久耐烧。

等到我把几百平米的自留地整理出来了,父亲笑笑说,新开垦的自留地贫瘠,就种点绿豆吧,也不需要浇水什么。我就像撒稻种一样地播种下绿豆,几个月之后,果然长出了半人高的绿豆树苗。

可是,绿油油的叶子下面不见绿豆荚。问父亲是什么原因?原来是没有施肥,加上旁边多有大树荫着。那时生产队集体的大树,砍伐是要审批的。父亲又说,干脆斫倒绿豆树,铺在地里,用作有机肥料,来年荒地就肥壮多了。

我知道,老父亲种的绿豆,却是豆荚饱满,丰收在望。

距离我家几百米的山坳里,就有一块集体分来的自留地。经过父亲连续几年的种植施肥,土地深厚肥沃,非常适宜种植绿豆。

然而,那时农家粮食紧张,往往青黄不接。平整好的空地要用来种番薯,以添补家里的粮食不足之需,只有在一条条边沟上种下一行行绿豆。

在给番薯施肥锄草的同时,连带着也给绿豆施肥锄草。到了七八月间,绿茸茸的枝叶下,一支支豆荚由青绿变得褐黑色,饱满可人,等待人们去采收。

我和母亲去采摘绿豆的情景,似乎就在昨天。

我家还有一块自留地是因为邻居要建房,把我家就近的自留地换了去,有三四里远。到了夏季的傍晚时分,我放学之后,就随着母亲去摘绿豆夹。

母亲常常念叨着:穷苦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没有其他本事,勤劳就是第一位的。因而,农家子弟利用放学或者放假,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是再也正常不过了。

一次,为了完成整块地成熟的绿豆捡拾,我们低头快速采摘绿豆荚,不知不觉到了月亮上山才收工。这个时候,月光如水,一泻千里,大地像盖上了一层薄霜。

我跟着母亲在月下走路回家,母亲背着沉重的大包绿豆,还要拉着嗷嗷叫饿的我。那亦步亦趋的身影,哪怕是弯腰弓背的身影,在明亮的月光下俨然也是一幅倩影。至今,在我的脑海里幻化成为难以磨灭的记忆。

采收来的豆荚经晒干、脱粒、清选后就可以贮藏或出售。自家食用时,在母亲的操劳下,将绿豆倒入清水锅里,煮至绿豆开花后,一人盛来一碗绿豆汤。有时,在其中加料成为绿豆糕、绿豆冰、绿豆腊八粥等等。尤其是在盛夏加点冰糖,放凉后就是不可多得的解暑上品。

绿豆是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树高可达六七十厘米。初夏开花,盛夏至初秋豆荚成熟可收获。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用绿豆煮食,可消肿下气、清热解毒、消暑解渴、调和五脏。绿豆粉解诸毒、治疮肿、疗烫伤;绿豆皮解热毒、退目翳;绿豆芽可解毒。因而,一碗绿豆汤,常常成为暑期家家必备的补品。而鲜嫩的绿豆芽也是我常吃不厌的佳肴。

一碗清凉的绿豆汤,饱含着大自然的恩赐,承载着亲人们的温情。农村双夏大忙时节,农家用作点心的往往是绿豆汤;走亲访友时,一碗绿豆汤以示贵宾的招待;而每到夏季的江南旅游区,喝下一碗绿豆汤,那真是妈妈的味道。

眼下,高温酷暑来临,我的耳边常常回响起儿时的乡间,一位走村串户老汉传来的声音——“绿豆汤要吗?一块钱一碗……”宛如一支短笛在吹响,久久不能释怀。

愚伯的自留地

施比受更为有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mvoc.com/xdjzdyy/13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