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是学校常见传染病,为规范学校常见传染病消毒工作,确保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到实处,特制定本消毒指导意见。
一、消毒剂的选择及配制
1、对室内外环境及物体表面的消毒,常使用含氯消毒剂(漂白粉、84消毒液等);对被污染的手和皮肤消毒使用75%酒精或0.5%碘伏;
2、消毒剂配制: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配制不同浓度的消毒剂。一般常用的是:取5%“84”消毒剂ml(2瓶)倒入配药桶内,加水9公斤、24公斤、49公斤、99公斤混匀,即得含有效氯0.5%、0.2%、0.1%、0.05%的含氯消毒液,多用多配。
二、消毒措施
(一)预防性消毒
1、家庭
应注意家庭成员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应注意勤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勤晾晒被褥;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家庭地面和桌、椅、床、柜、门把手等各种物体表面应做好卫生清洁;婴儿奶嘴、奶瓶煮沸消毒20分钟后使用;儿童玩具定期清洗;搞好厨房、厕所卫生;家庭成员回家后应及时洗手、更衣,有客来访后,对相关物品进行清洁处理,必要时进行消毒。
2、学校和托幼机构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没有发生传染病疫情的学校或托幼机构应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教育指导学生养成正确洗手习惯。教室、宿舍、食堂等学生聚集场所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教室、宿舍、食堂、走廊等活动场所地面用0.1%一0.2%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拖地,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门把手、桌椅、游乐设施、玩具、学习用品等用0.05%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消毒频次为每周1-2次。
(二)终末消毒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有关场所后进行的彻底的消毒处理。
1、病家消毒
当传染病患儿住院、康复或死亡后,应及时做好病家的终末消毒。病家终末消毒的对象包括:住室地面、墙壁,桌、椅等家具台面,门把手,患儿奶嘴、奶瓶、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厕所,垃圾,污水等。根据不同的物品采样不同的消毒剂量或方法。
2、学校和托幼机构
发生传染病的学校和托幼机构停课后应及时做好终末消毒。消毒对象包括:校区内室内外地面、墙壁(消毒至2m高),门把手、楼梯及其扶手,场所内的各种物体表面,学生的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厕所,污水,垃圾等。对地面、墙壁消毒时,根据传染病污染程度,使用0.2%一0.5%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台面、水龙头等物体表面用0.1%一0.2%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免腐蚀损坏。
三、注意事项
1、进行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应穿防护服、戴帽子、口罩和橡胶手套,穿长筒胶鞋等;
2、所用消毒剂应到正规医药商店购买。使用获得卫许可批件的消毒产品,凡获批准的消毒产品在其使用说明书和标签上均有批准文号;
3、使用消毒剂前详读说明书。一般消毒剂具有毒性、腐蚀性、刺激性。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仅用于手、皮肤、物体及外环境的消毒处理,切忌内服。消毒剂应避光保存,放置在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
赞赏